“沈阳之春”传来“孔子时代的声音”

2018-05-12 08:05:25  |  来源:沈阳日报  |  编辑:董健雄   |  责编:陈梦楠

  “在两个月的时间,‘沈阳之春’第七届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展会有80多场国际音乐会、讲座,这是沈阳城市文化的自信。 ”

  5月10日,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乐考古中心主任李幼平参加了由沈阳市委宣传部与沈阳音乐学院共同举办的“沈阳之春”第七届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展,并给沈阳的音乐爱好者带来一场名为“当目光投向人的时候——曾侯乙编钟研究40年的若干启示”精彩讲座。

  与时代发展“美妙共振”

  “有声无情为之音,声情并茂方为乐”,李幼平说:“1978年5月,深埋于地下2400余年的曾侯乙编钟在湖北随州擂鼓墩重见天日,震惊中外。曾侯乙编钟发出的声音是孔子时代的声音。”

  “曾侯乙编钟出土后没有落入传统的文物保护窠臼,而是努力地让它实现原音重现,让它‘复活’。也正因为如此,曾侯乙编钟出土40年来,实现了与时代发展的‘美妙共振’。”李幼平说。

图片默认标题

  智能新编钟让其焕发新活力

  讲座中,李幼平现场播放了他研发的智能新编钟视频,即利用高科技让编钟实现无人敲击自会发声,完成了古乐新奏。

  李幼平说:“我以曾侯乙编钟为基础,运用计算机集成控制科技,借助通用键盘界面,使古老编钟焕发新活力。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计算机分析和集成控制技术,将每一口钟科学地配置一个钟槌,按指令、演奏发音的标准,使传统编钟由多名演奏人员手握钟槌的打击乐器,演变成以通用键盘为界面,也就是说会弹琴就能弹奏编钟,使古老的乐器成为当下的普通乐器。”

  “沈阳之春”增加沈阳城市文化自信

  作为中国音乐考古学方面的顶尖专家,李幼平说:“沈阳拥有鲁美和沈音,是中国具有延安鲁艺精神的城市。‘沈阳之春’第七届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展活动体现了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文艺思想。更是树立沈阳城市文化形象、弘扬城市时代精神、体现城市精神风貌的重要举措,很有意义,增加了沈阳城市文化的自信。”(记者 杨博/文 李浩/摄)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