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蚕宝宝” 相伴四年多的农大学生

2018-05-31 13:26:57  |  来源:沈阳日报  |  编辑:杨海峰   |  责编:董健雄

图片默认标题

图片默认标题

图片默认标题

图片默认标题

图片默认标题

图片默认标题

  近日,一组由沈阳农业大学蚕学专业学生制作的进行移蚕作业视频,登上了微博话题热搜榜,一夜之间,这个冷门专业火爆起来!记者了解到,在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科学养蚕的蚕学专业,每届只招一个班,不超20名学生,2015届更是创下全班10人的“新低”。蚕学专业的学生,要在实验室和山上的蚕场与“蚕宝宝”相伴四年。不过,专业虽冷,经过四年环境艰苦的学习与操作,蚕学专业的大学生们都会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学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91%。

  视频中,在实验室内悬挂数十个纸袋,学生们陆续将纸袋搬到户外的三轮车上。据学生介绍,搬运的就是1、2龄的柞蚕,运到山上的蚕场,一个袋子容纳200至300只左右的柞蚕,放在柞树上,就完成了柞蚕的放养。据了解,始建于1957年的沈阳农业大学蚕学专业是国内唯一一个以柞蚕为主,兼顾桑蚕的教学科研单位。截至目前,学校构建了柞蚕的完整教学及科研体系,培育的多品种柞蚕抗逆性强,产值高,在我国多个地区得到大面积推广。

  秦利,是国家现代蚕桑体系岗位科学家,沈阳农业大学蚕学专业的教授。从1982年考入沈阳农业大学蚕学专业后,秦利教授就和柞蚕打了30多年交道。秦利说,养蚕作为中国传统的农业技艺,在早期几乎大部分农业大学都有蚕学这个专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专业很快变成了冷门专业。

  据秦利所知,目前中国仅有七所高校有蚕学专业,而唯一以研究柞蚕为专业的仅有沈阳农业大学。不过,与蚕学相对冷门形成对比的是,就业市场对相关人才有着巨大需求,从近五年的校方数据显示,蚕学专业的就业率在91%以上,其中2015年和2016年都达到了95%。

  蚕学专业,听起来就是养“蚕宝宝”,实则不然。“蚕学”涉及到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昆虫学,除此以外,还要学习蚕体解剖、蚕病知识、桑树种植及病害、丝绸等蚕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因此,就像沈阳农业大学蚕学专业学生苏鑫所说:“在第一学期过后就会发现,蚕学专业涉及面很广泛,所学的内容也非常多,生物学、生态学以及植物保护方面的知识,我们都会涉及和学习到,因此我们的就业可选范围也比较广泛。”蚕学专业毕业生未来可以继续考研深造,也可以去蚕科所、外贸丝绸企业、蚕桑研究所和养殖基地就职。

  在沈阳农业大学2015届蚕学专业的实验课上,仅有的10名学生介绍自己的籍贯时,借用了一句成语“五湖四海”,10个人来自9个省份,其中两人来自山东,还有河南、河北、安徽、湖北、湖南、贵州、黑龙江、辽宁等省。在秦利教授眼中,2015届仅有的这10名学生非常活泼,而且有着刻苦钻研的精神。虽然人少,反倒加深了全校师生对这个集体的认同。经常在学校内会出现10人同行的场景,这6男4女的小团队一起上课、一起去图书馆自习、一起去食堂、一起打排球、一起进养殖基地……未来,10个年轻人也有着同一个信念:继续深造,考取研究生,以更坚实的专业知识在蚕学领域继续奋斗!

(张宜军 记者 丁瑶瑶  摄影 张文魁)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