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沈河区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10131户

2018-07-09 15:51:48  |  来源:沈阳日报  |  编辑:杨海峰   |  责编:董健雄

  7月2日上午10时,在沈阳市沈河区政务服务中心,想赶在世界杯期间开业的李秀英如愿以偿地拿到了“食品流通许可证”。她长舒一口气说:“早一天拿证,我就可以早一天挣钱。网上预审、提前预约,到这儿有专人全程帮办,这样的VIP服务真带劲儿!”

  像李秀英这样,如今选择在沈河区创业的企业和个人越来越多。今年上半年,沈河区新增市场主体10131户,同比增长45%。市场主体的活跃从一定程度上显现出地区良好的经济活力,所到之处皆是热土,所遇之人皆是益友,这是沈河营商环境转变给投资兴业人的感受。

  哪里有问题就改哪里

  “企业和群众的痛点,政府服务的盲点,就是我们营商环境建设的重点。”沈河区相关领导表示,工作中,他们坚持问题导向,从企业和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入手,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和一切束缚发展的行为习惯陋习。

  审批时限长,办事效率低怎么办?“全网预审、只跑一趟”的政务服务一站通平台在辽宁省率先打造,将审批时限压缩60%。审批不公开不透明,怎么办?全网进度查询。办事等候时间长,怎么办?网上预约服务。中介服务不透明,怎么办?打造中介超市直通车,企业和群众可自主选择中介服务。沈河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实施“两集中两不出”模式的基础上,坚持在政务服务方面大胆改革,探索通过线上审批流程再造,推动线下体制机制的改革,尽最大可能优化审批流程,所有的审批项目实行区、街道、中心联动、限时办结,并推行“全程限时代办”服务。

  今年上半年,在沈河区全部528个办理事项中,已有493项可实现网上预约,占全部事项的93%;可以网上办理的审批事项达409项,占全部事项的77%。

  “宁可‘折腾’自己,绝不‘折腾’企业和群众。”沈河区领导掷地有声地说:“营商环境的建设,便企利民就是方向,通过逆向思维倒逼改革,由不得你不改、不减、不放! ”

  5月底,距离佳兆业开业只有不到一周时间,可首批入驻的39家企业还没来得及办理开业需要的相关手续。难道眼看商家商机流失?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杨晓丹联合窗口审批人员赶到佳兆业,现场提供上门审批服务。截至目前,沈河区已成功为沈阳市徽商会馆、沈阳市盛鑫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各类企业近千家提供了帮办及上门服务,赢得了企业和群众的高度认可。

  针对以往各部门条块分割、无法联动的情况,沈河区打破了原有部门的束缚,推出了个性化的“按需服务”和全程帮办,实行上下游、多部门联动。上个月刚开业的新阳光幼儿园即是受益企业。“我们企业法定代表人从新加坡学成归来,立志要在沈阳市办一所与国际接轨的幼儿园。起初,办批件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没想到是速决战。”幼儿园负责人李爽乐呵呵地说。按照以往的工作流程,需要在教育审批窗口先准备好教育审批的材料,然后再去市场监督、税务、消防……全程帮办后,避免了以往“上游不管下游事”的现象,变企业跑腿为部门跑腿,要件在各窗口流动、后台流转,新阳光幼儿园的手续只跑一趟就办成了。

  我们就在群众身边

  便企利民一系列举措的研究出台,折射了体制机制的改革,更是折射了作为工作主体的广大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沈河区注重发挥党员的引领作用,进行初心教育,突出政治导向和实干导向,通过加强绩效考核、强化督查督办、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激情。在为民服务中,沈河区坚持换位思考,以群众的立场、从群众的角度审视工作、优化举措。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越来越多,构筑了“亲”“清”的政商关系,更是夯实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新北站街道,为方便“上班族”办理业务,他们推出了“365天×10小时服务无间隙”承诺,保证可以全天候、无空隙为民服务。在大西街道,他们推出定向、定时、定责“三定服务法”,为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预约上门服务。

  在老旧小区居多的南塔街道,面对居民办理业务需求量大的现实,他们在沈阳市率先提出全街通办,推行审批“网上共享”,实现了全街7个社区、33项民生业务的通办。

  便民服务的探索永无止境。在全街通办的基础上,沈河区进一步减少了服务层级和办理环节,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了医保、老年证、就业创业证、养老保险等33项民生业务的全区通办。简化审批流程,进行扁平化管理,只要户口在沈河,家门口的社区就能办理33项业务。工作忙、行动不便,更是一个电话,社区上门取件办理。

  “以前听朋友说,办理生育指标至少得请半天假,需要到户口所在社区办理,要是材料带不全一次还办不完。我的户口在皇城街道正义社区,可我住在南塔街道富民社区,幻想着在家楼下社区就把指标办了。没想到,幻想成了现实!我的梦实现了!”7月4日,沈河区居民李洁高兴地说,“朋友都羡慕我,作为沈河人我是真骄傲。”(记者 张晶 刘蓉)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