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于淑娟:“钢铁世界”的女发明家

2018-10-26 10:25:27  |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编辑:李静   |  责编:董健雄

  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报道(田甜):如果要为鞍钢的时代楷模勾勒一幅画卷,她的名字不啻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要为鞍钢的女性职工描画一道风景,她的身影更是动人的一抹色彩。她就是中国妇女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鞍钢历史上首位被中国发明协会授予“当代发明家”称号的女科技工作者于淑娟。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于淑娟1

  中国妇女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于淑娟。(辽宁省妇联供图)

  于淑娟主持的“含铁尘泥高效再资源化新工艺开发与应用”项目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推广应用后,仅3年时间就为企业增效3.1亿元;搬运装实验原料的编织袋、抬氮气瓶这样连男职工都要叫苦叫累的情况,在她的工作中是常态;为了做试验,她曾经连续三天三夜没有休息,一天下来甚至连口水也顾不上喝;她是女儿心目中的“标尺”和“榜样”,而她却自认不是一位合格的母亲,甚至发生过因为忙于做试验而“丢孩子”的故事;作为一个比普通人更爱美、爱洁净,甚至摸过钱后都要洗手的女性,却坚守在与钢铁尘泥等工业废弃物打交道的科研岗位,始终无怨无悔。

  一个弱女子 一个奇女子

  娇小的是她的身材,伟岸的是她的事业。

  于淑娟曾先后获评当代发明家、辽宁好人·最美振兴发展带头人、辽宁省第四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才、辽宁杰出科技工作者、辽宁省“五一巾帼”先进个人、鞍山好人·时代楷模、首届鞍钢楷模、鞍钢优秀共产党员……

  二十九载执着前行,二十九载春华秋实

  她尘泥里“淘金”、废渣中“寻宝”……创新的背后是艰辛,成就中蕴含着责任。能吃苦、总是爱较真,永不服输、从不言败,敢为人先、永争一流,牢记使命、甘于奉献……

  这,或许就是一个柔弱的女性在多以男性主导的“钢铁世界”迸发出火山般巨大能量的唯一释义。

  泥里“淘金”

  实验室里,一身白色工作服的于淑娟从实验原料里铲起约一小勺烧结烟气除尘灰,倒入盛水的烧杯中。

  搅拌、浸出、过滤、蒸发、结晶……这样循环往复的步骤常常一下来就是数个小时。

  这是于淑娟进行科研试验的一幕场景。

  让这些冶金废料通过技术手段处理变废为宝、高效再资源化,挖潜增效,为节能减排、绿色生产、循环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是于淑娟和她的课题组科研项目的中心工作。

  项目组的侯洪宇端来一碟盛满手指甲大小的黑红色泥球说道:“看,这些是尘泥球团。当初,为了做工业试验,于姐手工制作的尘泥球团足足有3吨之多。”

  泥里“淘金”,于淑娟和她的团队担负的“含铁固体废弃物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研发项目”,攻坚克难的第一步就是从研究这些尘泥开始的。

  含铁尘泥是钢铁生产各个工序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总称。于淑娟开始这一科研项目的时候,没有走国内外现成但成本高昂的“捷径”。薪火相传的鞍钢工匠精神鼓舞着她走上一条发明之路、创新之路。

  然而,白手起家,谈何容易。

  任何发明创造、科技创新都不是守在实验室里一蹴而就的。“搞尘泥研究,需要动脑,也需要动手、动腿。”谈及于淑娟的创业历程,侯洪宇如是说。

  那一年,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提出具体的科研方案,于淑娟加班加点,跑遍了鞍钢每道工序的除尘点。

  那是怎样的一种工作境况?烟尘弥漫的除尘器部位、蒸气扑面的热渣处理系统、气味熏人的污泥池边……“到环境那么脏、操作起来又非常危险的尘、泥、渣排放现场采集实验原料,就没听她叫过一句苦、喊过一声累。”曾与于淑娟一起共事的吕志升说。

  于淑娟淡然一笑:“当时想,咬咬牙就挺过来了。”轻描淡写的话语背后,蕴含的是厚重的内涵。

  20多个单位、近百个工位点,先后取样上万个。近4吨重的样品,是她和同事一锹锹装进编织袋,再一袋一袋从现场拖拽到车上。做冶金性能试验要用氮气,她硬是把比自己还要高的氮气瓶子拖下楼,再拖上楼……

  侯洪宇回忆到厂后不久,第一次跟随于淑娟到八家子料场取样时的经历,当时的情景历历犹新。

  堆满各类工业废弃物的料场上,灰尘漫天,空气中充盈着刺鼻的味道,粉尘夹杂着污泥,穿透厚厚的口罩,炫耀似的给面颊留下红黑相间的印记。

  于淑娟穿行在五色杂陈的废泥废渣间,一边采集试验所用的样本,一边给新来的徒弟们现场讲解。

  她随手抓起一把废料,摊在手中,一样一样地教徒弟们辨别废料的来源和主要成分。切身感受加上临场体验,这样的耳提面命和亲身经历,自然令徒弟们不能忘怀。

  而侯洪宇印象最深的记忆,是他眼中平时特别爱干净的于姐,竟然用手抓起那些肮脏的废料却毫不犹豫。

  正是这种不懈和执着,让于淑娟和她的团队取得了创造性的突破。

  于淑娟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出的尘泥废料铁、碳、锌综合利用新技术,使鞍钢在含铁尘泥处理技术上取得重大进展,不仅是国内首创,而且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她主导建立的优化鞍钢含铁尘泥综合处理体系,年处理含铁尘泥渣百万吨,含铁尘泥综合利用率达到100%,铁的回收率超过90%,碳的利用率达到100%,实现了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大爱如歌

  “妈妈,我为你骄傲,我的妈妈太棒啦!但我又觉得你特别辛苦,今天的成绩全都是你的努力和拼搏换来的。我要以你为榜样……”于淑娟获得“当代发明家”称号后,远在国外的女儿通过微信向妈妈祝贺。

  听着手机里传来女儿热切的声音,于淑娟的眼睛湿润了。

  作为一个妻子,她爱自己的家庭;作为一个母亲,她更爱自己的孩子。可是,对家庭,对孩子,她总是觉得自己亏欠得太多太多。

  很长一段时间里,于淑娟一直为自己差点把女儿“弄丢”了的事自悔自责,以致此后只要梦中梦到女儿,脑海里总是“丢女儿”“找女儿”的情景。

  那是很多年以前,女儿刚满6岁的时候。周日,女儿照例由父亲送到少年宫学舞蹈,于淑娟也照例加班。

  早上出门前,于淑娟和丈夫约定,10点钟孩子学习结束后,由她负责接。

  可是,到单位做试验后,一台仪器突发故障,导致试验无法进行。于淑娟和同事埋头查找故障,其间反反复复,一直忙到下午4点半才处理妥当。

  刚要舒口气的于淑娟猛然想起接孩子的事,霎时,冷汗浸湿了全身。

  骑上自行车急三火四赶往少年宫,却已空无一人。

  心急如焚的于淑娟赶回家中,丈夫也着急起来。全家人和亲朋好友一齐出动寻找,并报了案,孩子却音信皆无。

  夜半时分,一家人坐卧不安的时候,爷爷家的电话里传来了消息:孩子安然无恙,是被一起学舞蹈的一位学生家长接到了家中。这位家长看到于淑娟的孩子无人来接,苦等一个多小时无果后,就先把孩子领到了自己家中。而年幼的孩子一时半会儿说不清家庭的情况,直到半夜,才想起把爷爷家有电话的事告诉给那位家长。

  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第二天,见到妈妈和爷爷的一刻,孩子“哇”的一声,牵出了三代人的泪水。于淑娟搂着“失而复得”的女儿,一个劲儿地亲。

  从那以后,家境尚不宽裕的于淑娟家由公公出资,安装了一部家庭电话,她自己也掏钱配了一部传呼机,以备加班时与家人随时联络。

  如今,于淑娟荣誉满身。可她还是经常穿上那身洁白的工作服,在她钟爱的实验室里默默工作着。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