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和平区废旧锅炉房改造成了建筑博物馆

2018-12-18 10:18:28  |  来源:辽宁日报  |  编辑:李静   |  责编:董健雄

  走进沈阳市和平区海口街,远远的就能看见一座高耸的烟囱,烟囱下老旧的锅炉房没有破旧不堪,而是充满着艺术气息,石头堆砌的院墙,铺着石子的小院。推开院门,迎面是一座雕像,外墙上挂着“刘鸿典建筑博物馆”的牌子。

  博物馆的前身是一个锅炉房,城市集中供暖后锅炉房就闲置了。博物馆发起人卢迪介绍说,建博物馆有两方面的想法:“一方面,刘鸿典是辽宁人,师承梁思成、童寯、陈植等大家,是我国‘建筑四杰’的直系传人,希望家乡人对这位建筑大师有更多的了解;另一方面,沈阳像这样的废弃锅炉房有很多,是城市发展中的遗存,如何在保护这些工业遗产的基础上改造再利用,建博物馆也是一种尝试。”

  这种尝试在博物馆内部得到体现。整栋建筑保存了原有锅炉房的结构和框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起的红砖墙沧桑依旧,铸铁的横梁工业感十足。整个锅炉房被分隔成两个空间,一楼是永久展,展出的是刘鸿典的生平、遗稿和手迹。老照片、旧纸张,融入这老旧的锅炉房里,让人一下子跳回了历史。改造后的新设计让锅炉房增添了许多新功能,二楼的空间可以举办临时展和各类文化活动,宽大的楼梯上设置成一排排座位,配合投影设备可以开设讲座,楼梯下的咖啡间里飘出浓浓的香气……

  通过改造,锅炉房摇身一变成为博物馆、文化中心、交流平台的综合体。博物馆开办一年来,不仅成为建筑业人士热衷的打卡地,也吸引了以建筑为主题的展览在这里举行,法国、德国、日本的建筑业文化交流活动也慕名选择在这里。同时,博物馆也成为向市民宣传普及建筑知识的窗口,“印象沈阳”讲座已在这里举办了8期,从建筑的角度向人们讲述沈阳的前世今生,让建筑学从殿堂里走进市井间。刘鸿典建筑博物馆为沈阳废弃的老旧厂房、老旧锅炉房改造再利用进行了新的尝试。

  据统计,仅沈阳市和平区停止供热的老旧锅炉房就有170座。业内人士认为,可以将老旧锅炉房用于拓展公共文化空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将新功能填充到旧建筑中,让停火的老旧锅炉房经过改造后在文化产业领域重新“供暖”。(记者 徐铁英)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