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8890”架起党和群众连心桥

2019-01-08 13:57:43  |  来源:辽宁日报  |  编辑:李静   |  责编:董健雄

鞍山“8890”架起党和群众连心桥

8890平台工作人员正在接听热线,协调解决群众诉求。(刘家伟 摄)

  鞍山不折不扣地执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高起点建设8890民生问题大数据平台和政务便民服务平台,并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通过突出强化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使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等各类主体聚合起来。将全市所有涉及群众诉求需求的部门均纳入承办单位,通过大数据技术、智能化手段进行分类分拣,把每一项诉求、需求即时精准地推送给对应的承接部门,由承接部门第一时间组织力量、调动资源、全力解决,实现面向人民群众诉求、需求表达全覆盖,为民办事、解决群众问题的责任主体全覆盖。

  建设鞍山8890平台,是以人民为中心,做好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所采取的重大举措。8890平台,不仅是一个便民服务平台、社会治理的新平台,更是一座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创新群众工作组织架构

  鞍山以“为民服务办实事”开启了2019年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崭新的征程。1月1日,鞍山市8890民生问题大数据平台和政务便民服务平台全面开通运行。

  这是一个市民“拨拨就灵”的大平台,整合12345政府服务热线、民心网、市长信箱等各种群众反映问题渠道,一号受理群众的各种诉求需求,方便最大化,受理更直接;这是一座党和群众的连心桥,全心全意把人民群众的各类诉求解决好、各种需求回应好,让百姓生活更有质感、城市发展更有温度,初心紧系民心;这也是一条鞍山人民同跑的幸福路,便民服务、投诉举报、数据分析等若干功能模块清晰可点,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支持,优化便利,数据引领决策更精准。

  展现在百姓面前的虽然仅是一个平台,但其背后支撑平台高效运转的,是鞍山市委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的一整套工作体系,这套体系就是“一委一办、一中心、一平台、一个公司和两个专班”。

  鞍山突出强化党的领导,组建了“一委一办”的领导架构。“一委”就是群众工作委员会,主任由市委主要领导、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一办”就是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委政法委。组建这“一委一办”,就是要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使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监委、法检、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类主体聚合起来,围绕群众诉求需求的有效解决,发挥各自能动作用,形成党领导群众工作的整体格局。

  为了强化为民服务职能,鞍山专门成立了一个中心,就是8890政务便民服务中心,配备了一批专职人员。这个中心专门围绕平台受理的各类事项,推动、协调、督促相关责任主体及时办理、有效解决。

  为了让群众反映问题更方便,处理问题更精准、更高效,鞍山开发了8890民生问题大数据平台和政务便民服务平台。这个平台设在鞍山市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与总投资5000余万元的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融为一体,按照国内一流的建设标准,设计系统存储能力800T,处理能力8000核,为鞍山每年处理数以百万的诉求需求信息,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科技支撑。

  为了满足群众更高质量的服务需求,鞍山通过市场化运作、公司化介入的方式,激活社会各种力量和资源,共同投入到满足百姓需求上来,把能够为群众提供衣食住行和娱乐、生活服务的各类企业,都整合到平台之中,推送到百姓身边,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需求服务。

  鞍山还专门组建了两个专班,解决群众诉求需求办理中的堵点难点问题。一个是纪律作风查纠专班,专门对解决群众诉求不作为、不担当的干部进行监督执纪问责,让广大干部始终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和工作热情;另一个是依法处理工作专班,主要是规范信访秩序,维护社会秩序。

  畅通受理渠道、聚合各方力量 形成解决群众诉求需求的工作合力

  以往,钢都有民心网工作平台和12345热线等平台供市民进行投诉和求助,由于渠道较多,出现了管理分散、办理效率低以及信息不共享等问题。

  为此,鞍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从群众的视角谋划群众工作,顺应群众习惯,在整合民心网、12345等全市各类群众诉求需求、公共服务渠道和平台资源的基础上,建成了全市统一的集举报投诉、政策咨询、便民服务等为一体的8890政务便民服务大数据平台,通过整合对接、保留过渡、多线并行等方式,将各类群众诉求需求、公共服务热线短号码全部并入8890政务便民服务热线,实现“一号受理、互联互通、方便群众、服务决策”的目标。

  在整合受理渠道的基础上,鞍山实施多元主体协同推进,打造解决群众诉求需求的工作合力。全市牢固树立“解决群众诉求需求是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共同责任”的理念,在市群众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多元主体能动作用,有效汇聚各方资源与力量,共同做好群众诉求需求工作。

  鞍山加强党对群众工作的领导,把群众工作纳入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统筹推进,研究制定解决突出、共性的群众诉求需求的政策制度,对干部在解决群众诉求需求工作中的作风和成效进行监督、考核、评价。同时,对“一府两院”及政府组成部门开展群众诉求需求工作情况加大依法监督力度,围绕群众诉求需求突出问题及时开展执法检查、专项评议、专题询问等工作,并对群众诉求需求中涉及的重大事项及时作出决议决定,充分发挥地方立法职能,对涉及全市人民切身利益的根本问题及时制定地方性法规,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群众诉求需求的能力和水平。

  为把工作重心从矛盾化解、事后处置前移到服务群众、服务民生上来,鞍山还将建设好基层党组织、网格员、驻村队员等基层群众诉求需求工作队伍,在解决群众诉求需求的同时,同步开展矛盾化解、教育疏导、人员稳控工作,力求做到抓早化小、矛盾不上行。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群众诉求需求工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对特定利益群体的服务引导、争议解决、权益维护等相关工作,并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完善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治理模式,推动形成群众问题由群众解决的新机制,从源头上及时有效解决群众诉求需求等。

  鞍山还将督促推动相关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落实主体责任,着力解决本系统、本领域群众诉求需求问题,并履行好复议、仲裁职能,及时受理、解决群众诉求需求,大力建设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充分发挥化解特定领域矛盾纠纷职能作用。同时,围绕群众反映突出的诉求需求问题加大民主监督力度,及时开展调研、专题协商等工作,并及时办理群众反映的涉纪类诉求需求,对群众诉求工作中违反群众纪律、不担当不作为、推诿扯皮的单位和干部进行监督执纪问责。

  建立完备高效的解决机制 打造解决群众诉求需求的完整闭环

  鞍山围绕工作机制和主要流程,制定了从建立排查受理到最终考核评价的10项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打造解决群众诉求需求工作的完整闭环,通过综合施策,切实解决群众诉求需求工作中的多头受理、重复投诉,权责不清、衔接不畅,缺乏标准、效率低下等问题。

  鞍山将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和群众诉求需求信息排查收集,统一录入8890政务便民服务大数据平台,并通过热线电话、网络、智能APP等渠道受理群众诉求需求,将受理的群众诉求需求进行分类分拣,通过平台向解决诉求需求的责任主体派单或移转。鞍山要求有关部门根据市8890政务便民服务中心派单或移转,依法依规办理群众合理合法诉求需求,并建立落实反馈机制,接受派单、委托的责任主体按照时限要求及时向诉求人、8890政务便民服务中心反馈办理情况。

  对解决难度大、需要多个地区(部门、单位、组织)合力解决的群众诉求需求,鞍山将进行协调会商,联动解决问题,对主体不明确的诉求需求问题,指定相关部门负责解决。同时,对正在办理、非合理合法或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群众诉求需求,动员整合基层力量,建立好疏导稳控对接工作体系,防止发生极端等行为,并依法处理信访中违法犯罪行为,在法律框架下统一执法司法思想、依法处置规范、证据规格标准,给信访行为划出法律底线,从群众诉求需求突出问题中倒查干部作风问题、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严肃责任追究,推动干部作风转变。

  鞍山还建立了督办问责、研判预警、考核评价等机制,破解群众诉求需求解决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全市对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需求不及时、不到位的责任主体及领导干部进行督办问责,并将督办问责情况通报纪委监委和组织部门,对8890政务便民服务大数据平台汇聚的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定期开展综合研判、专题研判、深度研判,倒推社会治理漏洞、服务民生短板,及时推送预警信息,提出对策建议,为各群众诉求需求主体和相关职能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实现信息主导科学决策、数据引领精准决策。

  鞍山还将在8890政务便民服务大数据平台持续开发、深度应用的基础上,同智慧城市、信息中心等平台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信息主导下的群众诉求需求工作模式,并探索运用数据思维和市场化运作,引入利用大数据为各类企业服务的公司,做到既更好满足群众对高品质生活服务的需求,又有效减轻政府运行成本。

  创新群众工作组织架构和工作体系,鞍山建设8890民生问题大数据平台和政务便民服务平台,就是要把党对群众工作的领导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体现在解决群众诉求需求的实际成效上;就是要实现渠道整合、统一管理、综合分析、精准施策、提高效能;就是要把信访工作向前延伸,从解决群众诉求、回应群众需求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就是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真正做到人民群众有所呼、党委政府有所应。

  做好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鞍山正在努力奔跑!(记者 刘家伟)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