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垃圾分类 ”沈阳市百余社区尝鲜新服务

2019-07-10 13:44:47  |  来源:沈阳日报  |  编辑:李静   |  责编:董健雄

  醋瓶子、旧报纸、塑料包装、旧衣服……这些以前“收破烂”都不爱要的垃圾,现在只要把他们投放到智能回收箱,就能获得积分,可以兑换日常用品。当然,如果实在太懒的话,你还可以像点外卖一样,下载App叫“垃圾分类小哥”帮你分。截至目前,沈阳已有112个社区或公共机构开始尝鲜这种“互联网+垃圾分类”,预计到年底将有1000个社区接受此服务。

  可回收垃圾分类积分换商品

  7月9日下午,记者在位于大东区的果舍添香小区看到,园区里的花园广场中已专门设置了智能商品兑换机、智能回收箱以及有害垃圾箱和垃圾分类宣传栏。智能回收箱分别设置了纸张、金属、塑料、织物投放口,可以自动为居民投放的可回收垃圾称重、积分。在智能回收箱旁的商品兑换机里面,有消毒液、洗衣粉、肥皂、可降解垃圾袋等日用品,居民可以用扔垃圾的积分来兑换机器里的日用品。

  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孙晓明现场给记者演示了智能垃圾箱的操作方法。“刷卡选择可回收垃圾类型,然后将相应的垃圾投进回收箱中,便会自动称重计算出积分。”孙晓明说,每户居民都会发放一张积分卡,用于积累投放可回收垃圾获得的积分,积分不但可以在配套设备直接兑换商品,还可在每月约定日期兑换现金。

  大东区城管局环卫科负责人王东介绍,果舍添香一期小区智能回收箱投入使用248天共回收垃圾38320.07千克,其中,纸张19897.01千克、塑料4590.3千克、金属2713.28千克、低值品11119.48千克。“使用智能回收箱可以提高居民对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引导大家对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

  值得一提的是,生产这种智能垃圾回收箱的辽宁陆帆实业有限公司,目前已在沈阳市10个区成功启动智能垃圾分类项目112个,服务用户达40余万户、近106万人,每日可为沈阳市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300余吨。“计划年底前铺设1000套垃圾分类智能设备和2000套垃圾分类简易智能设备,日减量减排将达到1500吨。”辽宁陆帆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乔大军对记者说。

  “垃圾分类小哥”将上岗

  “我昨天刚带着孙子用过这个回收箱,小孩子很喜欢这种新奇的东西,这是从小培养孩子们垃圾分类意识的好方法。”65岁的小区居民赵亚军对记者说,自从有了这个智能回收箱,一家人有意识地将家中的垃圾更细致地分类,并且让小孙子体验使用。“很多小孩子下了课经常来投放可回收物品,然后与其他小朋友比较谁家的积分更多,这也变相促进了孩子们对于垃圾分类回收的认识。”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孙晓明说,在果舍添香小区,八成居民已经开始使用智能回收箱来投放可回收垃圾了。

  当然,还有更绝的是“垃圾分类小哥”的出现。乔大军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每个智能垃圾分类项目都配备一名“垃圾分类小哥”,他们每天在App上看“订单”,然后到下单的居民家上门收取纸壳、塑料桶、啤酒瓶等垃圾,称重,微信支付积分,运回投放进小区的智能垃圾分类设备。“果舍添香小区的小哥一天大约能接到40多个订单,上门收取可回收垃圾几百斤甚至上千斤,然后这些垃圾将从小区运到社区的集中转运站,最后运到集团的分拣基地进行加工,生产出再生原材料出售。”

  回收的垃圾去哪了?

  垃圾分类最让人诟病的是,你辛辛苦苦地分了,最后却发现,收垃圾的保洁阿姨将垃圾倒在一起收走。“如果垃圾都是混着收,那分类投放还有啥意义呢?”不少人有这样的疑问。

  确实这个问题在以前屡屡出现,但记者在果舍添香小区看到,该小区分类的垃圾由不同渠道收取,生活垃圾依旧是物业保洁,而智能回收箱收取的可回收垃圾则被辽宁陆帆实业有限公司收走。记者跟随他们的收集车来到位于大东区蒲松路32号的分拣基地,这里的废旧纸壳堆得有几层楼那么高,满屋子的饮料瓶需要叉车来整理。“我们已建成了3个大型分拣基地,以及泡沫制粒生产线、生物质燃烧颗粒生产线、废钢分拣生产线、废纸分拣打包线等9条生产线,每年为企业提供合格可再生原料125万吨。”乔大军说。

  据介绍,这些沈阳可回收垃圾目前都有去处,比如废纸打包生产线年加工能力为20万吨,作为原料送往新民玖龙纸业、抚顺琥珀纸业;木质品加工生产线年加工能力为1.5万吨,生成成品生物质燃烧颗粒,销售至娃哈哈集团沈阳公司等企业;玻璃品加工生产线年加工能力5万吨,生成原料交由鞍山永安制瓶厂深加工处理……

  “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没有真正的垃圾。就拿塑料来说吧,理论上所有的废塑料、废餐盒、食品袋、编织袋、软包装盒等都可以回炼为燃油。1吨废塑料至少能回炼600千克汽油和柴油,难怪有人称回收旧塑料为开发第二油田。”乔大军说。(记者 于海/文   李浩/摄)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