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财贸学院:探索高校思政教育新路径的“三步走”

2019-09-30 08:56:12  |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编辑:李静   |  责编:董健雄

     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报道(李爽):9月27日,“不忘成才初心  牢记报国使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思政课演出在辽宁财贸学院成功举行。这场演出,是辽宁财贸学院在思政教育上的新探索。

  红馆 让思政教育有了实体抓手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进一步突出了思政课为国家育人育才和增强学生使命担当的重要作用,在高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上做出了指引。辽宁财贸学院包括主题思政课演出在内的系列举措,从实践上探索了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一系列机制性问题,提出了很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思路新理念。

  首先,举措一是倾力打造“红馆”,让思政教育有雄厚实体支撑。

  思想政治工作,最怕停留在纸面上,最怕言之无物。辽宁财贸学院斥巨资,建成了马克思主义传承体验馆——红馆。这是一座集平面展示、立体展示和科技展示于一体的大型现代综合性红色文化展馆。“红馆”展区面积3.5万平方米,以革命、建设、改革三个非凡历史阶段为主线,设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铸就辉煌”三大板块,全景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天辟地、改天换地、自强不息、创造伟业的98年风雨征程,全景展示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红馆”是集党史、中国革命发展史、国防与军事素质教育、民族复兴教育于一体的时代课堂、人文课堂和红色课堂,为辽宁财贸学院打造“追梦、圆梦”教育夯筑了新阵地、新引擎。

 课程 打造青年人喜爱的思政课

  其次,举措二是借助实体支撑转变教育方式,让青年学生们爱上思政课。

  借助红馆在思政教育中的强大基础作用,辽宁财贸学院积极探索创新之路,从单向的灌输慢慢改变为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结合的新模式。

  依托“红馆”,辽宁财贸学院组织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铸就辉煌》师生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红馆”所有展陈进行详细的参观学习,然后通过知识竞赛的方式接受考核,最后依据考核成绩分组进行再学习和国防与军事素质拓展体验。

  思政课老师首先带领同学们参观“红馆”展厅,结合现场观展向同学们讲述党的历史、英雄事迹、革命精神。在知识竞赛阶段,老师将“红馆”相关内容组成知识题库,通过知识竞赛的方式考核了同学们在参观学习过程中受教育的情况。根据知识竞赛成绩,老师组织每批次获前3名的小组进行真人CS军事对抗体验,获第4名的小组进行歼-15模拟驾驶和“蛟龙号”下潜体验,其他小组回到入馆原点再次学习,进一步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

  有知识学习,有排名激励,有竞赛体验,这让学生们真正爱上了思想政治课。在实践学习结束后,2016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王楚雯表示:“从红馆回来三天了,仍然觉得心灵深受震撼,写实践报告时竟然把自己写哭了。这是我上过的最好的思政课,是最好的红色之行。”

 舞台 让红色传承刻骨铭心

  “红馆”搭建教育平台,竞赛夯实学习效果,舞台则让传承刻骨铭心。

  学院创造性地以歌曲、舞蹈、朗诵、器乐、舞台剧等形式,将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搬上舞台,打造了独具感染力的主题教育思政课。通过参与度极高、代入感极强的主题表演,思政课将嘉兴南湖红船、井冈星火燎原、万里长征、延安精神、东北抗联、西柏坡等中国共产党成立98年来的红色历史事件与符号融入精彩的表演当中,同时将林俊德院士、排雷英雄杜富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的故事也搬上舞台,让师生在表演中学习英雄事迹、感受英雄力量。

  在经验认同、理性认同和情感认同的基础上,辽宁财贸学院通过上述举措,成功培养了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并收获了累累硕果。一个佐证思政课效果的成就是,在2016年和2018年教育部实施的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中,学院各项满意度调查数据均高出全国平均数10个百分点以上。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准确把握新时代的新情况,遵循思想政治工作、教书育人和学生成长规律,加快构建具有时代感和实效性的育人体系。辽宁财贸学院在今后的思政教育中,进一步增强对国家、民族、道路、文化和科学等核心概念的阐释力,进一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升师生的知识满足感、集体归属感、身份获得感和实践成就感,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