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科大以科技成果赋权试点为契机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2-03-03 11:45:03

  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报道:2020年10月,辽宁科技大学成为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试点单位。一年半过去,辽宁科技大学充分发挥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功能平台作用,围绕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精准聚焦辽宁支柱产业,依托学校在冶金焦化、化工新材料、菱镁资源、光电产业和先进装备智造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加速促进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据了解,高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赋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最终“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辽宁科技大学成为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试点单位之后,进一步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参与热情,使科研人员以主角身份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也让成果转化管理者尽职免责,没有后顾之忧,进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质量和效益。

  辽科大高度重视赋权改革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功能平台作用,围绕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精准聚焦省重点支柱产业,依托学校在冶金焦化、化工新材料、菱镁综合利用、光电产业和先进装备智造等方面的特色及优势,互动对标地方主导产业,主动融入鞍山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民营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深化“双鞍”融合;通过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和多维辐射,促进鞍山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学校抓住这次赋权单位的改革契机,充分利用成果转化政策,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内涵建设,由“先转化后奖励”转变为“先赋权后转化”,通过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实施产权激励。

  学校积极稳妥推进赋权试点改革,支持部分科技成果不再需要专业机构评估,使赋权程序进一步简化,积极营造科技致富氛围,加大对赋权项目团队收益的分配比例,由现行科技成果转化80%收益(或股权)奖励团队提高到90%;将“成果转化类”统一纳入学校科研工作评价和聘期工作量考核体系,极大地提升了科技人员发参与热情。

  在高科技成果转化中,辽科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胡知之教授科研团队的无色透明聚酰亚胺(CPI)薄膜专利技术,在透光性和耐高温性能等方面国际领先,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学校盛开勋科研团队研发镁基球团矿粘结剂技术,以极少用量满足球团矿的生产,解决传统的球团矿生产难题,降低燃料比,提高生产率,减少高炉冶炼过程中熔渣的排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曲殿利教授科研团队从事菱镁新材料研发,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菱镁矿高效利用绿色生产技术”并通过科技部验收,研究开发的“大型全密闭哑铃型自动化清洁生产优质重烧镁砂竖炉及生产系统”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赋权试点改革是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环节,意义深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辽科大将进一步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和模式,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管理和服务,深化学校科技成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高质量发展,助力辽宁、助力鞍山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文 张士龙 王兰)

编辑:王巍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