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沈北新区:提品质 增福祉 塑文明
2020-07-20 15:20:34来源:沈阳日报编辑:王伟嘉责编:冯钰颖

沈阳市沈北新区:提品质 增福祉 塑文明

  今日101国道。

沈阳市沈北新区:提品质 增福祉 塑文明

沈阳市沈北新区:提品质 增福祉 塑文明

沈阳市沈北新区:提品质 增福祉 塑文明

  虎石台街道 墙画文明

沈阳市沈北新区:提品质 增福祉 塑文明

  遛狗的市民,越来越文明。

沈阳市沈北新区:提品质 增福祉 塑文明

  车棚改造后让停车成为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沈阳市沈北新区:提品质 增福祉 塑文明

 浅水湾小区 

 

改造前后

沈阳市沈北新区:提品质 增福祉 塑文明

改造前后 

 

101国道局部

沈阳市沈北新区:提品质 增福祉 塑文明

  国道路边鲜花盛开,城乡接合部的环境变美了。

  沈北新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以“创城促振兴、创建惠民生”为宗旨,将城乡接合部(城中村)确定为专项整治重点区域,精心规划、巨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强化长效管理、提升创城氛围,实现城乡接合部设施齐全、交通顺畅、功能完善、环境优美。

  统筹设计 创出品质 让“利”于民

  沈北新区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列为全区头号民生工程,以创城为核心编制城建计划。区财政不设上限舍得投入,在前期累计投入5.76亿元,完善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城乡道路基础上,今年又全额投入资金5580万元,对13条道路、3条城市出口路(沿线)、8个城乡接合部(城中村)片区进行整治提升。

  建管并举 创出福祉 让“惠”于民

  将城乡接合部整治提升与改善民生福祉充分结合起来,采取工程类和管理类两项措施,解决城乡接合部长效管理问题,确保点位问题不反弹。

  道路、交通、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得到整体提升,投入1200万元建成了一批与群众生活最直接相关的惠民项目。改造了新城子街道文化广场,深受群众好评;实施兴隆台街道家属楼及大杂院改造工程,108户居民的家园变得干净、有序、优美;在蒲河大集、全胜路口等城乡接合部地带新建停车场,新增1500余个停车位,缓解了停车难问题。

  内外双修 创出文明 让“便”于民

  沈北新区让处于城乡接合部的国检点位整洁靓丽,也让背街小巷、城中村、老旧社区、集贸市场、铁路沿线周边等“隐秘的角落”干净敞亮。

  新城子城乡接合部片区的杭州西路与金星街交汇处,基础设施长期无人维护,道路年久失修,车辆乱停乱放。周边环境脏乱差,群众意见较大。区财政投入150万元资金,新铺沥青路面1.2万平方米,修复了排水设施,设置了绿化带,施划了停车位,还为小区引进保障型物业实现了封闭管理,周边商业氛围也得到很大提升,广大居民生活更加安全、舒适、便利。

  创建与发展结合 创出新城 让“富”于民

  沈北新区坚持创城与做优发展空间、提升区域吸引力有机融合起来,注重长远规划,解决根本性问题,创出文明新城区。

  清水台街道长期存在广场、绿地、公园等文体活动设施不足,居民小区环境老旧,商业经营秩序乱等问题。紧密结合创城工作,沈北新区以吸引人口入驻为切入点,加速推动棚改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投资1.5亿元对基础设施进行了提升改造,实施了绿化亮化污水治理等工程,修建街路5条、17公里;计划投资5000万元的“长河公园”项目正在进行挂网招标,近日将进场施工。这些举措将加速清水台地区的转型发展,提高该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居民的富裕程度。

  有温度的文明创建 让城市有爱更有活力

  内心的认同才能自觉地践行,春风化雨才能润物无声。如何让广大群众在创城文明行动中变“被动跟随”到“主动参与”?沈北新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省试点的组织优势,不断放大新区打造的“小红星”志愿者的品牌效应,调动市民群众参与创城的热情,组织小红星志愿服务,开展“党员奉献日”“清洁沈阳日”“志愿服务大集”等志愿服务活动3000余次,惠及群众20余万人次。组织文明共建活动,成立市民文明巡防团、文明劝导团,开通“市民随手拍”微信公号,开办“创城新闻眼”电视专栏,热心群众用“微视角”曝光不文明行为,化解不和谐矛盾,文明的正能量不断汇聚、传递。

  以“小”民约撬动社会“大”协同的农村基层治理更是沈北新区全国试点的创建亮点。创城工作开展以来,凝聚村民共同价值观的村规民约在创城中发挥出更加亮眼的作用。全区87个涉农社区从发动村民自行修订村规民约做起,规范村民行为。以前,村内环境差,村路两侧堆积柴草垛、粪堆、乱扔的垃圾。东拉拉村修订出十条村规民约,特别将环境治理“三个自觉”写进了村规民约:“自觉遵守生活垃圾定点定时存放”——每天早8点扔进指定地点,由清洁员统一收集;“自觉维护村内环境,保持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柴草垛进院、堆放整齐,家禽家畜不得散养;“自觉爱护村里公共财物——爱护健身器材和其他公共财物。”

  一条条符合民情民意的村规民约,展示了乡村文明的新风尚。(记者 李莉)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