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开启智能健身“新姿势”
2020-12-17 10:01:46来源:沈阳日报编辑:王伟嘉责编:冯钰颖

  原标题:涉及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的省、市两级民生实事任务全部超额完成 沈阳开启智能健身“新姿势”

沈阳开启智能健身“新姿势”

张文魁 摄影

沈阳开启智能健身“新姿势”

市民在万柳塘公园健身 摄影 张文魁

  滑冰、抖空竹、放风筝、赛乒乓、斗篮球……寒冬中享受着休闲运动乐趣,每天欢聚在万柳塘公园的市民们以不同形式,参与健身活动。

  “不同于我家小区的健身器材,公园里的这部智能太空漫步机,带有显示器,你看,1分57秒迈步103次,消耗15.4(千卡)卡路里,”这种“智能健身”令60岁的刘萍相当有成就感。

  日前,沈阳市体育局副局长李彤向记者介绍说:“2020年,市体育局承担省、市两级民生办实事任务,省级任务为全市公园、广场和社区、村屯安装256套健身设施,市级任务为20个公园广场、100个乡村文化广场安装健身设施。”

  目前,全市市级、区县(市)级全民健身中心14个、健身场馆1003个、健身公园广场101个、室外篮球场1145个、足球场244个、健身步道421条,安装健身路径6.6万件,街道(乡镇)、社区(村屯),公园、广场体育设施器材全地域覆盖、全人群共享。

  保质量 提前、超额完成健身设施安装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以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元化体育需求为基本目标,每年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建设和安装惠民、利民、便民的健身场地设施,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被百姓称为“民生实事工程”。

  李彤说,2020年我市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市体育局会同各区县(市)体育行政部门,早谋划、早部署、早启动,及早完成器材采购,遴选安装点位,保质保量提前、超额完成安装任务。截至11月10日,省、市两级民生实事任务已全部完成,比预计完成时限提前20天。省级民生实事共安装健身设施292套,超额完成14%;市级民生实事共完成20个体育公园和130个乡村文化广场健身设施,超额完成25%。

  更便民 “智能”引领百姓科学健身

  2020年,市级民生实事任务包括普通钢管健身路径、太阳能智能健身路径、笼式足球场、简易足球训练设施、综合性智能室外健身器材等五大类、1000余件器材,所有采购和安装的器材都以国家《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为标准,而且每件器材上都贴有科学指导健身方法的二维码,通过微信扫一扫就能全面了解各类器材的使用方法。

  在万柳塘公园的健身路径区,记者看到,造型独特、款式新颖的太阳能智能健身路径,尤其受到健身爱好者的欢迎。上午在此锻炼的大多是中老年人,他们都可以熟练地向记者讲解和展示“智能健身”。健身器材上不仅清晰标注着每件器材的使用方法,市民还可以通过扫描器材上的二维码进入“全民云健身”小程序,完善个人信息后再运用器材来健身,便可轻松获取运动数据。

  刘萍和她的伙伴们几乎每天都相约来这里。公园里的智能健身路径为大家带来了怎样的体验?“这样智能的健身方式,让我的运动效果显而易见,一个小时运动后收获感满满。”“顶棚既可以遮阳挡雨,还可以收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设计感很强……”太阳能智能健身路径的器材,主要有智能竞赛健身车、背部按摩器、推举训练器、太空漫步机、划船器等,不仅具备传统健身器械的健身功能,还带有太阳能蓄电池、液晶显示屏等高科技。

  多措举  排查隐患 维护体育设施安全

  如何让百姓使用健身器材,既健康科学又安全?李彤表示,由于全市拥有各类体育健身器材6万余件,遍及城乡,市体育局多措并举,高质量做好全市公共体育健身器材设施维修维护工作。深入社区村屯调研排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立即停止使用,器材设施可维护的3个月内进行维修,不可修复或超出国家规定使用年限8年的予以拆除重新安装;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者、第三方专业公司的服务保障作用,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运转维护工作;利用多媒体手段宣传科学使用体育设施、健身器材方法,减少设施人为损坏率。

  全民健身,彰显着一座城市的魅力与活力。到2025年,市体育局将进一步强化政府履行公共体育服务职能,深化全民健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加快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实现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在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方面,着重加强城市公园广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推进智慧健身路径、智慧体育公园、智慧健身步道建设。(记者 丁瑶瑶)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