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社教活动让文化大展走进观众内心
2021-01-21 09:18:41来源:辽宁日报编辑:杨海峰责编:冯钰颖

辽宁:社教活动让文化大展走进观众内心

辽宁:社教活动让文化大展走进观众内心

辽宁:社教活动让文化大展走进观众内心

辽宁:社教活动让文化大展走进观众内心

辽宁省博物馆“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微电影《文人少年派》的海报和拍摄花絮

辽宁:社教活动让文化大展走进观众内心

辽博“乐学堂”系列课程活动现场 辽宁省博物馆供图

  提示TISHI

  “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正在辽宁省博物馆盛大展出,“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数字展厅在辽博官网上线,吸引了线上线下众多观众。展厅的参观者、专题讲座的听众、微电影《文人少年派》的演员和观众、众多参与辽博“乐学堂”研学活动的青少年,让“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的声音传得更远、影响更大。

  展厅内外、线上线下,都是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年12月5日、6日,“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开展后的第一个双休日,辽宁省博物馆先后举办了两场“唐宋八大家”专题讲座,讲座的题目分别是:《唐宋八大家对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贡献》,由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郭醒主讲;《从文学到图像: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赏析》,由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董宝厚主讲。

  讲座原计划在能容纳100多位听众的辽博学术报告厅“佩文斋”举办,没想到来听讲座的参观者太多,只好紧急调整到了辽博最大的多功能厅,300多个座位都坐满了人。“有的是参观展览时偶遇,也有提前看到预告专程前来的。”董宝厚说,这样的情况已经不是首次了,在2019年辽博“又见大唐”展和“又见红山”展期间举办的专题讲座也同样如此。“每逢重要展览,都举办专题讲座,每次专题讲座必然吸引大量听众,这是常见现象了。”董宝厚说。

  计划中,“唐宋八大家”专题讲座会在3个月展期的每个双休日举办,周六是“文化和文学”主题,周日是“书画赏析”主题,邀请的主讲人都是唐宋文化研究和书画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后因去年12月下旬沈阳突发疫情,讲座无法正常举办,辽博目前正在筹备线上讲座。

  之所以要在展览的同时举办专题讲座,既是博物馆的职责使然,又是观众的需求所在。董宝厚说,“唐宋八大家”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非常丰富,远非一个展览所能展现,观众想要了解的内容还有很多,这就要依靠讲座和其他社教活动。

  博物馆不仅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文物之所,而且也承担着为公众普及文物知识、教育和欣赏的职能,后一种职能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走进博物馆”在近些年已经形成声势,越来越多的观众在文物展示中了解历史、学习知识、受到文化的滋养,而依托丰富的馆藏文物、研究成果和精品展览举办的各类社教活动也呈蓬勃发展之势。无论是国家文物部门对博物馆的考核,还是公众对博物馆的评价,社教活动开展得如何,已经是一项重要指标。

  此次“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辽博教育团队特别策划推出了“品古识风——走进唐宋八大家”教育项目,包括十多项教育活动,既有深入浅出的主题文化讲座,生动有趣的现场互动体验,又有异彩纷呈的线上线下教育课程。包括展览开幕当天由展览主办方举办的“唐宋八大家诗文朗诵会”,包括正在进行中的“唐宋八大家”主题文创大赛,都是社教活动的一部分。

  董宝厚介绍,早在“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立项之初,围绕展览所进行的社教活动就在同步策划。二者既独立运行又互相成就,展厅内作展览的核心内容展示,展厅外作展览的文化外延部分,再通过现场互动、线上线下的课程,包括接下来还要进行的送展进校园、进基层以及文创产品的销售,都让展览既走进观众的内心,又传播得更远。

  可以说,在考量“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的意义时,应该增加更多的评价维度,展厅内外、线上线下都是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部分都丰富精彩,才是这次展览成为一个现象级大展真正的判定标准。

  创新创意开展活动,实现展览影响力的最大化

  “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开幕前几天,记者在辽博采访,偶遇一群身穿唐宋时期服饰的少年,他们有的正在紧张地背诵着一段段八大家的诗篇,有的挥着袖子有模有样地学习着古代的礼仪。这些孩子就是本次展览期间将要推出的微电影《文人少年派》的小演员们。

  “《文人少年派》是全国博物馆界首部以青少年为主题的微电影。”辽宁省博物馆公共服务部副主任张莹介绍说,“唐宋八大家”的诗文流传千古,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很多,很适合以戏剧的形式来呈现,最初是策划编排一些舞台剧,但是因为舞台剧的受众有限,所以才有了拍摄微电影的创新之举。

  在展览开始前一个多月,招募“辽博小戏骨”的消息在媒体上发布,报名条件中特别补充了一条:有书法功底和擅长民族乐器者优先,目的就是吸引那些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孩子来参加拍摄。很快,众多应征者传来视频。张莹愉快地回忆起经过第一轮海选后选出的十几名“小戏骨”复试的情景:“有一个孩子当场挥毫,大家都说,这孩子的气质很像李白!还有一个孩子演奏二胡,非常潇洒。他们最后都入选了。”

  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相遇”,传统的文化文物展与现代的视听技术相遇,历史上的八位大文豪与今天的少年相遇,展厅内的古老文物与充满仰慕感情的呈现相遇,由此,文脉得以延续,精神得以传承。“能够重新品读古人,体会古人刻苦、执着、拼搏的学习精神,同时还可以帮助广大青少年观众更好地了解展览,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我特别自豪。”参与演出的小演员刘金昊说。

  对于辽博社教团队来说,像《文人少年派》一样受到观众欢迎的社教活动在“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期间还有很多,比如:馆校合作教育项目,携手沈阳市教育研究院、沈阳市盛京小学教育集团,以“穿越时空,走进八大家的文人世界”为主题的现场观展,举办文化讲座;“习书八大家”教育活动,组织小学生书写“唐宋八大家”的经典诗词;“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系列线上研学教育课程;“乐学堂”系列课程;“唐宋八大家”文人山水版画创作互动体验活动;青少年趣味互动答题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各异。

  “所有活动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创新创意的活动实现展览影响力的最大化。”张莹说,而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观众为中心,让活动真正接地气、有人气,唤起更多人特别是青少年的参与热情。”

  辽博公共服务部社教课任课教师谢迪昕给记者提供了“乐学堂”系列课程的课件,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活动对象是8岁至12岁的青少年。课程以“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轼为代表,分四堂课向青少年介绍这四位文学家的生平故事,让学生们与几千年前的文豪们“对话”,深刻体会他们忧国忧民的情怀。每堂课都有一个手工制作环节,会提供给每个学生一个辽博专门研发的材料包,利用材料包中的工具,老师带领学生们现场制作与所讲述内容相关的手工艺品,比如印有柳宗元名作《江雪》、王安石名作《梅花》的竹筛贴画等。孩子们在活动中,不仅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而且还能“把文化带回家”,与更多人分享。

  培育知名品牌,将社教活动贯穿在展览的全过程

  继2019年“又见大唐”展之后,“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再度入选国家文物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百项主题展览名单,并且同样位列20项重点推介项目。取得这样的成绩,非常难得。

  但是很多人并没有注意到,就在“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火热展出的同时,在辽博一楼第三展厅,还有一个名为“文·物——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展”也在展出之中,这个展览同样入选了2020年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

  这个展览于2020年9月5日开幕,展期半年。展览的布展线路与通常的文物展以历史年代或者文物类型作为主线不同,采用的是“展教合一”的方式,以文物与诗词、成语等之间的关联为切入点,通过文物来呈现生活中耳熟能详的成语、诗词、俗语等背后的故事。整体设计很特别,像一本教科书,每一种或者几种展品摆在一起,就是“一课”,文字说明、历史典故是“课文”,展柜中的文物就像插图,而其他一些延展的知识点或小故事就像课后的拓展阅读,并设置了很多互动装置来丰富观众的观展体验。

  “这个展览受到了很多青少年及家长的欢迎,很多中小学也把这个展览作为第二课堂,在此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张莹说,这个展览集中展示了辽博在社教方面的成绩和经验。近年来,辽博始终致力于面向青少年开发具有博物馆特色的教育项目,利用“新中国第一座博物馆”的品牌优势,围绕馆藏资源和地域特色,创新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成果与良好的社会反响。

  辽博社教活动已经在公众中创出一些颇具知名度的品牌。比如从2014年开始的小讲解员培训活动,已经累计培养了500多名小讲解员,这些小讲解员来自全省各市,还有一些来自海外,他们从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每一个人都成了辽博和辽宁文化的义务宣传员。比如“乐学堂”活动,依托馆内展览设计课程和活动,让青少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和文化,目前为止,已经开发出了100多项较为成熟的课程。

  “大多数的社教活动是以青少年为目标人群设计的,因为活动设计得宜,在成年观众中同样受欢迎。”谢迪昕回忆起“又见红山”展中,他们特别设计了一台模拟考古发掘车,不仅小朋友喜欢,而且很多成年人也兴致盎然地参与到了在太空沙里发现文物、再用小刷子清理的过程当中。

  张莹表示,社教活动让“唐宋八大家”有了更多的人气和吸引力,反过来,社教活动的一些思路和做法也为策展者提供了借鉴。“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中设计的诗歌牌、网红打卡地等互动环节,其实也同样承载了社会教育的职能。从这个意义上说,将社教活动贯穿在展览的全过程,全员拥有社教责任,已经成为辽博人的共识。(文 高爽)

  手记

  媒体眼中的 “唐宋八大家”展

  “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是辽宁省博物馆继“又见大唐”“又见红山”展览后再度推出的重磅之作,是首次以传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国情怀和时代风华的主题文物展。自2020年12月2日开展以来,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并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展览先后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等媒体,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传播媒介上频频“露脸”,仅开展一周的统计,全网累计报道量就超过了300次。报道从不同角度介绍展览的主题与内容,解读文物背后的历史与故事,让各地热心观众领悟了多元发展的辽宁,读出了这片土地的崭新形象和文化自信。

  2020年12月2日,央视“新闻联播”“中国新闻”等栏目以《“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在沈阳开展》为题进行报道。央广网对开幕式的盛况进行了数小时持续播报。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以《辽博年末大展掀起观展热潮 走进“唐宋八大家”的世界》为题报道了展览的相关内容。

  2020年12月6日, 《光明日报》以大半个版面的篇幅刊登报道《唐宋八大家九百年后再“聚首”》,报道中说,通过文物展览的方式弘扬和宣传“唐宋八大家”的文学成就、生平事迹和家国情怀,对于展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有着积极意义。

  《中国日报》全平台直播了“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开幕式当晚的夜场活动,点击量达744.7万,《中国日报》海外平台直播浏览量近198.8万。

  中国新闻网以《“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亮相沈阳 多件国宝级文物展出》为题进行深入报道。

  省内媒体围绕此次展览展开了立体式报道,本报与《沈阳日报》《沈阳晚报》《辽沈晚报》等纸媒,辽宁电视台、沈阳电视台等多家广播电视台,从丰富的展品内容到布展的幕后故事,从专家学者的解读到普通观众的参观体验,全方位呈现了展览的独特魅力。

  本报以专刊和专题的形式持续关注展览。通过评论肯定了这次大展的重要意义:“展览借助一幅幅传世书画、一件件精品器物,诉说着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文人千百年来一以贯之的家国情怀、创造力、奋斗精神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先贤文集最佳刻本与翰墨遗珍的首次聚集展出,不仅是美的享受,更会给我们带来深深的思想共鸣。沐浴这浩荡的温暖的文化东风,会得到安放心灵的文化力量,读懂他们的故事,会更加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该向哪里去。”通过深度报道来探讨“现象级大展为什么频频出现在辽宁”的重要话题。同时还邀请资深学者和专家对数十件重点文物进行了深入解读。

  本报新媒体稿件《神级聊天》以幽默又浪漫的方式给8位文豪建了一个微信群,天马行空的聊天内容让网友收获了快乐也增长了知识,很快就收获了“10万+”的点击量,成为“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报道中最大的“爆款”。(文 高爽)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