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云课堂”成就年轻人艺术学习愿望
2021-01-29 09:32:52来源:辽宁日报编辑:杨海峰责编:路晶森

  原标题:各地文化馆纷纷开展线上艺术培训 “云课堂”成就年轻人艺术学习愿望

辽宁:“云课堂”成就年轻人艺术学习愿望

李氏掐纸作品在抚顺展览

辽宁:“云课堂”成就年轻人艺术学习愿望

掐纸传承人李雪(右)正在传授技艺

辽宁:“云课堂”成就年轻人艺术学习愿望

孩子们争相观看掐纸作品

  核心提示

  为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营造春节的喜庆气氛,近日,辽宁省各地文化馆纷纷开设了非遗传承讲座、艺术培训班。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情况下,这些讲座、培训班由线下搬到了“云”上,以直播、录播等形式进行。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些“云课堂”更多地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

  录制现场的 学员都是年轻人

  1月27日下午,记者随沈阳市群众艺术馆的工作人员王晓东等来到位于沈阳市东城花园的李氏掐纸工作室,工作室正在为群众艺术馆开设的“云课堂”录制视频。

  走进录制现场,李氏掐纸的第四代传承人李雪正在向十几名年轻学员讲授掐纸技艺。记者环顾四周看到,现场贴墙布满了摆架,摆架上又摆满了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掐纸作品,有南瓜、桃子等蔬菜水果作品,有玫瑰、郁金香等花卉作品,有童车、桌椅等生活用品作品,还有解放军战士、身着防护服的白衣天使等人物作品,几个大红灯笼和鲜艳的福袋挂在架子上,更让这一切充满了美好寓意。

  45岁的李雪从小就跟着长辈们学掐纸,从事这一行已有20多年,现在她是沈阳市最年轻的非遗传承人。此次,“云课堂”录制的视频内容是李雪教学员掐福袋。从选纸开始,到裁剪、揻形,再到黏合组装,最后进行装饰,45分钟后,每个学员都做好了一个漂亮的福袋。这堂课的视频也录制完成。

  此时,小小的工作室里充满了欢笑声,记者询问学员们的年龄,得知他们都是80后、90后。80后的姜坤告诉记者,她平时就喜欢做点儿小手工,选择学掐纸正好与自己的爱好相吻合。90后的甄杰、赵岩学掐纸,是想给自己的生活增加些情趣,心静下来掐成一个作品,特别有成就感。上小学三年级的袁思哲是年龄最小的学员,跟着大人一起学,耳濡目染,他不但能做简单的掐纸作品,还能讲掐纸传统故事,推介非遗文化。

  各地文化馆开设不同艺术门类的“云课堂”

  面向大众传播文化、普及艺术是文化馆的重要职能。其他地区的文化馆“云课堂”又在讲什么呢?

  记者看到,大连市文化馆的“掌上文化馆 群星‘云讲堂’”请到大连爱乐民族乐团的演奏家孙英赫讲授琵琶初级课程,这堂课主要是教琵琶的夹弹练习。丹东市群众艺术馆开设的“群星讲堂公益培训班”上,摄影专业辅导老师姜丹丹在传授手机摄影的技巧。阜新市群众艺术馆的公益培训微课堂上,阜新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王园园在讲唱歌的技巧。朝阳市群众艺术馆在公众号上推出的课程是手工制作,由该馆教师陈雪飞给大家讲信封枕套的制作。

  记者注意到,这些“云课堂”讲授的内容虽各不相同,但都注意在课程设计上吸引年轻人参加学习。

  沈阳市铁西区文化馆推出的“云上·艺术课堂”于1月20日正式上线,课程包含美术、书法、摄影、声乐、舞蹈等艺术门类。第一堂摄影课讲“泼雪”的拍摄,人物动作设计适合年轻人活泼好动的特点,线上学员逾千人,大多是年轻人。馆长赵艳洁说,过去学员多以中老年人为主,文化馆成了一些人眼里的“老年大学”,随着线上“云课堂”的增多,授课内容与形式的改变,学员中80后、90后已占半数以上。

  “云课堂”虽时尚,但仍需夯实线下课堂

  记者了解到,文化馆开设普及艺术教育的公益课堂,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工作、学习、生活特点。近年来,各地文化馆在授课内容、形式上尽力创新,以吸引不同年龄段人群。线上教育的推出让公益课堂再升级,年轻人以往因受工作时间限制无暇到文化馆参加学习,现在可不受时空限制上网听课了。

  年轻人为什么喜欢通过“云课堂”学习?通过采访,记者归纳出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享受生活,增加生活乐趣,并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很多年轻人将自己的学习过程拍摄、录制下来,发到微信朋友圈,制成抖音、快手作品,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二是创造新生活,学习获得了新的生活本领,既在精神上有了获得感,又可以凭借新掌握的一技之长谋生、创业,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很多年轻人通过对非遗项目的学习,开发非遗文创产品,打开了新的创业天地。

  沈阳市群众艺术馆馆长白旭说,文化馆的艺术普及教育不应仅限于开展传统的培训课程。如果文化馆能创新理念,拓展艺术普及培训思路,如推出传统乐器主题音乐会,并配以专业老师的辅导、表演、讲解,讲出一件乐器或一支曲子的精彩故事,就会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且培训效果会更好。

  白旭又提出,“云课堂”虽然很时尚,但仍需夯实线下课堂。“网络课堂或许能吸引不少年轻人,但是艺术教育、非遗传承最终需要面对面,线上线下课程协同起来,文化馆才能为百姓搭建更好的自我教育平台。”(文/图 赵乃林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