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创新!读懂沈阳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2021-04-02 09:48:51来源:沈阳日报编辑:王巍责编:李胜兰

数字!创新!读懂沈阳高质量发展的密码_fororder_微信截图_20210402085956

赛轮(沈阳)轮胎有限公司数字化智能生产线上一派繁忙景象 摄影 张文魁

  当前,科技创新与智能制造已经成为沈阳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4月1日,沈阳召开“共庆百年华诞 奋力开创新局”——沈阳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会上,沈阳市对外发布,数字和创新将成为沈阳“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推进“数字沈阳”驱动力

  面向“十四五”,沈阳将坚持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三域协同、统筹推进,在新一轮竞争中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努力在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中挑大梁、担重任,走前列、作示范。

  沈阳将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快5G基站建设,布局、建设东北区域能源大数据中心、运营商数据中心等一批高质量数据中心项目。创新发展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信创产业引育布局、推动一批国内知名信创企业落户。大力推进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技术应用,积极创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聚焦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制造业产业链全要素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升级、转型和再造。在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等重点方向谋划推进一批标志性项目,加速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真正实现“软产业”为“硬产业”赋能。

  在建设数字政府方面。沈阳将加紧推动实施《沈阳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条例》,统一全市政务数据标准,加快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探索建立数据管理制度,推动人工智能、车联网、物联网等领域数据采集标准化。探索交易机制,促进数据资源向资产转变。完善行权管控平台功能,推动政府流程再造,将行权事项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加快“一网通办”再提标,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便民服务事项全市通办、便企利民高频事项跨层级跨区域通办三个100%,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实办率达到80%以上。

  在建设数字社会方面。沈阳将推进城市物联网、智慧路灯、站牌等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加强市政设施、停车泊位、共享单车、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方面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城市运行指挥中心,继续完善“城市大脑”基础功能。加快发展“云医院”“数字校园”“智慧景区”,积极争取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试点城市项目,打造5G+融媒体、5G+智慧安防、5G+智慧教育等更多创新应用场景,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优化“创新沈阳”生态圈

  “创新沈阳”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一致行动”。“十四五”时期,沈阳将加快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以创建辽宁区域综合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规划建设浑南科学城。开展创新平台建设年系列活动,引领160个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与国家级重点科技创新平台捆绑联结,形成产业集成创新平台链条。

  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沈阳将通过基金支持和政策引导,鼓励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揭榜挂帅”的方式组织实施一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支持创新型龙头企业平台化转型,推动产业链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强化不同层次的科技型企业的梯度供给能力,争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推进技术要素配置市场化。沈阳将强化东北科技大市场的市场化服务机制,提升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能力。2021年底,全市各类技术转移机构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将达120家,技术经纪人超700人。支持高校与区、县(市)6个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培育10个中试平台。争取2021年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100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达到330亿元。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沈阳将持续推进双创载体梯次培育体系建设,开展双创载体绩效评价,提高孵化高新技术企业能力。力争2021年全市各类创新创业载体数量达到230家。支持高校双创载体建设,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

  打造区域科技创新策源地

  作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沈阳高新区走出了一条“科技兴街、产业立区、产城融合”发展之路。近几年来,域内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服务要素加快集聚,正在成为区域科技创新策源地。

  沈阳高新区将进一步支持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增强创新成果产出能力。进一步加大产业加速器建设规模,同时超前规划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以承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进一步做大做强中科创孵中青年科学家创新创业基地规模,促进更多的大院大所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在此孵化、中试并实现产业化。目前,沈阳高新区获批新型研发机构已达29家。

  近期,沈阳高新区还将出台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门政策,不断完善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同时,谋划围绕主导产业再提出一批拟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采取“揭榜挂帅”的方式,引进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文 黄超)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