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祭祀成为人们的日常习惯——访沈阳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张志强
2021-11-03 15:03:54来源:沈阳日报编辑:王巍责编:冯薇薇

  再过几天就是农历十月初一了,新一轮文明祭祀活动已在城乡拉开帷幕。《沈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颁布实施一年多,应如何使人们的祭祀活动更加文明,11月2日,记者采访了沈阳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张志强。

  张志强说,农历十月初一作为祭祀先人节日的历史由来已久,自周代赓续至今,又有了“十月朝”“祭祖节”“秋祭”等很多别称。人们认为农历十月初一,天气已经到了深秋,逐渐转凉,《礼记·月令》有云:“是月也,天子始裘。”意思是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这样一来,民间慢慢形成了添置衣物准备过冬的习惯。同时,人们也放不下对已故亲人的牵挂,认为已故的亲人也会感到寒冷,需要给他们送去御寒衣物,于是便用五色纸做成冥衣,于十月初一到来之际在已故亲人坟前或路口加以焚烧。这一祭祀习俗相延数千年而不衰。

  张志强认为,从社会发展和习俗形成的角度来看,祭祀是一种传统,是精神寄托和慎终追远旳孝行体现。但随着社会变迁时代进步,祭祀行为的变革和进步也是必然。当下,《条例》中文明规范即是对祭祀活动的总规范,富有社会道德取向和健康、向上、和谐、卓越的合理内核。

  不能设想,披麻戴孝、哭五七,招摇过市闹三天;不能设想,烧纸活(别墅、跑车、大面额冥币)之外还有美女和伟哥相伴送……当火焰熊熊黑烟四起的时候,哪里还有低碳环保,哪里还有城市环境的绿静美安?!虽说这些非传统的不合理附加正在减少,但每当祭祀节日到来之际还是有焚烧冥纸冥钞的灰烬留在街头巷尾、留在路口或公园甬道边,实在让人反感。

  如今,前述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减少,除了有《条例》的制约,更主要的还在于变革意识和文明祭祀意识深入人心,在于相关部门的引导、培养和鼓励。实际上,经过多年的努力,文明祭祀逐渐受到广泛认可,人们开始不齿于丧事铺张,不齿于阴宅挤阳宅,不齿于轻养重丧的“孝”。对于小区搭灵棚、千里亲人大祭扫、撒纸钱、烧纸钱……人们也多有规劝,日渐拒绝。文明祭祀势不可违,更势不可挡。

  试想,只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人和事做起,倡导民众绿色祭祀,不再烧纸,用文明方式祭奠故人,落实《条例》规定,对生产、销售烧纸和烧纸祭祀的行为进行处罚,同时加以产业创新引导,开展电子祭祀等,营造全民参与、共同摒弃陋习的浓厚氛围,传统祭祀陋习就会逐渐消弭。

  张志强建议,在文明祭祀活动中,相关部门应积极倡导献花寄哀思、鞠躬敬故人、种植纪念树、网络祭亲人等文明、环保、健康、安全的祭扫方式,在祭扫过程中不使用明火、不燃香点烛、不焚烧冥纸冥钞、不燃放鞭炮,低碳祭扫、节俭祭扫。在日常生活中倡导勤孝敬、厚赡养,摒弃薄养厚葬,让中华孝道扎根于人们心中,让文明祭祀成为人们的日常习惯。(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吕良德)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