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高新区:向科技创新要动力要活力
2021-11-25 11:44:55来源:辽宁日报编辑:王巍责编:冯薇薇

  原标题:辽阳高新区积极落实“百城百园”行动部署——向科技创新要动力要活力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辽阳1

辽阳高新区组织科研人员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所需所求 本组图片由辽阳高新区提供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辽阳2

在辽宁鸿昊的生产车间内,技术人员正在维护化学反应釜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辽阳3

在辽宁鸿昊化学分析室里,技术人员正在对硼-10酸进行化学滴定

  核心提示

  去年3月25日,时值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阶段,为加快推动一批先进适用重大科技成果在地方落地转化,科技部、财政部共同开展了“科技抗疫——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百城百园’行动”(以下简称“‘百城百园’行动”)。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辽阳高新区成了“百城百园”行动的一员。高新区积极落实,借此推动创新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国内唯一实现硼-10同位素吨级产能的辽宁鸿昊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辽宁鸿昊”)将产量由1吨提升到7吨;奥克聚酰亚胺科研成果中标国家强基工程,已基本实现产业化,即将试生产……据了解,两年来,辽阳高新区先后落实科技成果转化31项。

  一瓶白色粉末价值千金

  在辽阳高新区芳烃基地一家企业的实验室里,一个透明的玻璃瓶中装着多半瓶状如细砂糖的白色粉末,看上去是那样的普通。但技术人员指着标有“硼-10酸”字样的标签告诉记者,这看上去普通的粉末,实则非常珍贵,用价值千金称之毫不为过。

  硼-10同位素是核技术领域首选的中子吸收剂,而硼同位素分离是世界性难题,国内长期依赖进口,产品价格昂贵。高品质硼同位素是核工业、核医疗、电子工业等领域的“卡脖子”产品。我国从上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了硼同位素分离的研究工作,但受工艺路线、设备等方面的制约,一直未能形成工业化生产。

  别小看这瓶白色的粉末,它的“出生”却是经过了整整6年的孕育,而且耗费了“孕育”它的企业整整两亿多元的资金。正是凭着这种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儿,这家企业一举攻克世界性难题,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可以批量生产高丰度硼-10酸的企业,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实现硼同位素工业化生产的国家。这家企业就是辽宁鸿昊。

  据辽宁鸿昊总经理助理徐海涛介绍,从2010年起,辽阳鸿飞集团出资两亿元,成立辽宁鸿昊,向着这一化工领域的世界性难题发起全面攻坚。

  6年时间里,企业课题攻关团队历经一波三折、无数挫败,依靠自主研发,最终在2016年打通工艺流程、突破丰度屏障,实现了硼-10酸产品的连续稳定生产,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国内唯一具有工业化生产高丰度硼-10酸产品能力的企业,也是全球硼-10酸产品精细丰度和精细纯度最高的生产企业之一,使我国继美国、日本、格鲁吉亚之后,成为世界上第4个能够自主生产高品质硼-10酸化学品的国家。

  辽宁鸿昊的成功除了自身执着努力外,也离不开外部环境的辅助。自公司成立以来,得到各级政府的扶持和帮助就是最好的发展助推剂。特别是辽阳高新区在土地税收减免、政策奖励资金、施工建设上均给予了他们特殊的政策支持和倾斜,这些也成为企业不断发展的强力支撑。

  高品质硼同位素产品主要应用于医疗、电子工业和半导体芯片制造等领域,市场潜力大,急需规模化生产。去年,借助“百城百园”行动的东风,在辽阳高新区的支持下,辽宁鸿昊又投入7000多万元新建一条生产线,使硼-10同位素产品规模化产能从1吨提升到7吨,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核工业、靶向医疗等产业,其技术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院企联手搭建创新平台

  创新无止境。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辽宁鸿昊意识到,要实现新的大发展,必须有一个较高层次的新平台,那就是走创新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让优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中。于是,他们又将合作的目光投向了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核动力院”)。

  核动力院是中国唯一集核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试验、运行和小批量生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科研基地,被誉为“中国核动力工程的摇篮”,在核电工程和科研领域技术力量雄厚。

  2021年3月30日传来喜讯,在辽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辽阳高新区带队前往成都,与核动力院签订了硼同位素联合研发合作框架,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建立新型“硼同位素产品产业化发展产学研联盟”,共同打造硼同位素分离及相关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平台。签约标志着辽宁鸿昊的硼同位素产品已获得国字号科研院所认可,对推动硼同位素产业化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合作协议,核动力院将发挥其研发、市场与行业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为辽宁鸿昊在硼同位素产品的科研、开发及相关产业链布局方面提供技术服务、市场应用与政策引导,共同推动硼同位素的产业化发展。

  签约结束后,项目团队分别向叶奇蓁院士和孙玉发院士汇报了项目情况,两位院士均对此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定于2021年年底进行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技成果鉴定,届时会邀请国家有关部委、科研院所以及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会。

  目前,辽宁鸿昊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是国家级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试点单位,拥有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硼-10同位素产品项目被认定为“辽宁省服务型制造项目”,荣获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第五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金奖。

  预计到2023年,相关项目陆续达产后,企业硼-10同位素产品年产量将达到20吨,销售收入达5.2亿元,将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和相关产业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可以说,辽宁鸿昊的成功突破,特别是两年来的蓬勃发展之势,正是辽阳高新区落实“百城百园”行动部署,提升创新引领力、硬实力和支撑力,坚持向创新要动力,强化企业创新的“盟主”地位,带动全区自主创新水平不断提升的最好诠释。

  “保姆式”服务让企业暖心安心

  辽阳高新区在“百城百园”行动中,坚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提供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务,让企业暖心、安心。

  推行“项目秘书”服务。从项目签约入驻,到审批、建设,从基础条件的配备,到企业职工的工作生活,高新区都指定专人帮助协调相关部门办理,确保项目的顺利落地。

  作为全省第一批发行科技创新券的试点区,高新区严格落实“双创”有关政策,加强与国家、省科技计划的衔接,出台科技资金管理、就业人才引进等规范性文件。设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5000万元和科技信贷风险资金1000万元,为企业提供担保,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简化办事程序,推行容缺受理,实行并联审批、全程代办、预约服务和延时服务等新服务模式。简化核准程序,推行企业简易核名;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实现网上办照;推进“三十二证合一”登记制度。提升公共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推行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通过流程再造压缩审批时限50%。

  优化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加快推动企业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强化对科技型企业的政策引导与精准支持,制定《辽阳市宏伟区及辽阳高新区科技创新创业培养扶持政策》,对科技创新主体及人才实施培养和奖补措施。

  此外,作为主管部门,宏伟区科技局还多角度为企业服务:

  组织区内科技企业申报典型类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和提升类实质性产学研联盟;

  实行“揭榜挂帅”,努力攻克新材料、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和工业基础软件等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积极探索“项目+团队”的引才方式,让更多的人才、技术和项目在宏伟区落地生根;

  组织企业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和瞪羚企业;

  深入科研院所和企业调研,进一步摸清供需双方成果供给和需求信息,不断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全方位的服务必然带来全方位的收获。

  围绕中科院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辽阳分中心、国家高端铝合金型材加工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辽阳分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深入开展政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已经落实科技成果转化31项。其中,奥克聚酰亚胺科研成果中标国家强基工程,该项成果经过近两年的开发建设,即将试生产。

  此外,围绕产业层次提升、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引进、高端人才培养和创新环境建设等方面,高新区扬长避短,按照研发-转化-产业化发展思路,面向发达地区开展科技招商活动,通过“揭榜挂帅”“带土移植”等方式与重点院校、科研机构对接。

  今年上半年成功引进禾木科教双创产业园项目,项目总投资6500万元,依托东北大学计算机学院、东软教育集团、海尔产业学院等院所建立“1+X”省级中心,以东北大学邓庆绪教授科研团队搭建实体科研及研发实践空间,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助推产教融合发展。

  “百城百园”行动的目标,不仅在于加快推广一批先进技术成果落地应用,还着眼于通过完善一系列激励政策,有效调动科研人员转化科技成果、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高新区先后出台《辽阳高新区瞪羚企业培育计划》《辽阳高新区“揭榜挂帅”实施方案》等创新政策,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企业的扶持力度。

  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关键核心技术上进行技术攻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辽化公司获批省级5G试点示范工厂,奥克集团、辽阳石油钢管制造有限公司分别被评为国家、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

  推进企业上市,目前,高新区有上市企业3家,在培上市企业1家,上市后备企业4家。在培上市企业辽宁信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8月递交辅导备案申请。为盘活闲置资产,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高新区启动了企业混改工作,目前已有辽阳兴家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启动混改。(辽宁日报记者 许刚)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