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紧扣产业链 打造强磁场
2022-01-12 11:54:27来源:辽宁日报编辑:黄非责编:冯薇薇

辽宁:紧扣产业链 打造强磁场_fororder_1641948671(1)

  2021年年终岁尾,朔风凛冽。然而,冷,并未挡住资本扎根辽宁的“热”。

  在沈阳,新的合作正在达成:辽中区、新民市、康平县相继开启“云签约”模式,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产业项目宣告落户。

  在大连,新的蓝图正在展开:面向京津冀地区,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链等领域,当地开展“招商月”活动,签约各类项目30个,吸引投资365.16亿元。

  在鞍山,新的动能正在积聚:当地与华润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在电力能源、城市燃气等领域的广泛合作,携手打造央地合作“新样本”。

  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却折射出相同的现象:外界对辽宁的预期持续改善,“辽宁引力”正在不断增强。

  数字刻录着“辽宁磁场”的强度:省商务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前11个月,全省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789亿元,同比增长13.5%。

  “十四五”开局起步之年,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全省上下将招商引资作为促发展的“驾辕马”、稳增长的“动力源”,积极融入和服务“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全力以赴“抢”项目、“备”项目、“帮”项目,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底盘”,为奋力开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提供有力支撑。

  搭建重要平台 吸引重大项目

  去年秋天,辽宁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资金追逐的热点。

  9月,总投资2723.5亿元的187个项目在2021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辽洽会”)成功签约。这一高层次、国际化的投资贸易合作平台,让世界深深感受到辽宁省深化与各方交流合作的开放胸怀,体会到“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所蕴含的无限潜力。

  以辽洽会和面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的三大招商引资促进周为代表,辽宁省建好用好省内一批具有竞争力、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招商平台,引资金、上项目、兴产业,让载体释放潜力、以平台拉动增长。

  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一系列招商平台的推动下,2021年前11个月,全省共有3087个内资项目到资,实际到位资金5643.3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重大项目成为引进内资的有力支撑:到资1亿元以上项目981个,到位资金4915亿元,占全省总额的87.1%。民间资本和外资企业的加速涌入,也成为去年以来辽宁省招商引资工作的亮点。2021年1月至11月,民营企业项目达2882个,到资4690.8亿元,占全省到位内资总额的83.1%;全省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72家,同比增长21.4%。

  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称,这表明,随着辽宁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逐步深入,“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越来越多的民企、外企正在辽宁找寻产业发展的契合点,共享投资兴业的新机遇。

  聚焦精准招商 助推产业升级

  一块电子屏上,3张产业链图谱回答了谋划数字经济项目“现在有什么、需要补什么、去什么地方找”的疑问。

  产业链全景图展示了发展数字经济的若干具体业务领域;产业链现状图中,数字经济项目的分布格局、发展态势、专利成果等统计一览无余;产业链补链图中,围绕当地数字经济项目,用户可按照相关条件筛选搜索,锁定契合发展需求的优质补链企业。

  这是沈抚示范区利用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手段建立的“产业链图谱招商平台”。自平台建立以来,沈抚示范区“按图索骥”筛选锁定目标企业1000余家,为项目储备、签约、开工提供了“数据库”“动力源”。

  如今,精准招商,已逐渐成为各地招商引资的“标配”。去年以来,全省上下以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为核心,不断提升招商引资精准度,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引进一批优质项目。省商务厅加快完善全省产业招商图谱平台,指导各市借助平台,梳理本地头部企业配套情况,厘清相关产业链上下游断点、堵点问题,明确招商引资方向。

  新动能、新引擎,正体现在精准招商的数据中。以去年的“辽宁—长三角招商引资促进周”活动为例,一批来自重点领域、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的重大项目选择在辽宁省签约落户。“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经贸合作对接会上,共有129个“老、原、新”项目进行签约,总金额达1331.88亿元。

  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全省商务系统将继续围绕“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开展招商引资,针对产业链延长、供应链重塑、附加值提升包装特色项目,紧盯重点区域,拓展重点国家,“走出去”“请进来”并举,不断提升招商引资水平。(辽宁日报记者 董翰博)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