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第55号)
2022-04-24 18:50:00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黄非责编:冯薇薇

沈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第55号)

  为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工作成果,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当前沈阳市疫情防控形势,继续从严从紧从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继续落实相关区域管控措施

  《沈阳市疫情防控封控区明细表》《沈阳市疫情防控管控区明细表》(详见附件)所列区域的封控区、管控区继续严格执行疫情防控相关措施。苏家屯区管控措施由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根据疫情形势另行公告。

  二、严格执行常态化核酸检测措施

  各地区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固定采样点”“便民采样点”和“流动采样点”,完善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机制,落实“应检必检、愿检尽检”。

  (一)落地即检:从机场、火车站、客运站、高速公路、国省道等进入的来(返)沈人员,在抵沈6个小时内要进行1次核酸检测。

  (二)24小时检测:医疗卫生机构医护及员工、非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及陪护,机场、火车站、客运站工作人员,集中隔离场所、健康驿站、方舱医院、封控区、公路检测服务站、货车司机服务驿站、货车入沈缓冲区等工作人员,口岸、边检、海关、监所、进口冷链等工作人员,邮政、快递、外卖、餐饮等从业人员,流调溯源工作人员,在沈高校后勤保障服务人员;域外来(返)沈人员进入沈阳市后,前3天每24小时进行1次核酸检测,未出现异常的,按照域内市民现行管控措施执行。

  (三)48小时检测:增加“盛事通”App对市民48小时核酸检测情况实行绿、灰、红“三色”管理,具体规则按照《关于“盛世通”电子码通行证赋色应用规则的通告》执行。

  三、继续加强社会面疫情防控

  (一)继续加强城市社区小区、城中村、散体楼围合管理,严格落实亮码、测温、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进出须凭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盛事通”App电子码通行证核酸检测灰码。继续加强村屯入口管理,对外来人员严格落实亮码、测温、佩戴口罩、登记信息等措施,进出须凭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盛事通”App电子码通行证核酸检测灰码。

  (二)餐饮机构堂食、影剧院、文化体育场馆按照50%限流有序开放,商超、批发市场、旅游景点按照75%限流有序开放,公交车、地铁、有轨电车按照75%限流。福利养老机构有序开放。市民进入所有开放的公共场所、经营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等要严格落实测温、扫码、佩戴口罩、保持1米间距并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疫情防控措施。各类场所及行业的管理经营者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发现违反防疫规定的,立即关停整改。

  (三)中小学校做好有序开展线下教学的充分准备,具体方案另行公布。幼儿园、学生儿童托管机构、线下教育培训机构等继续暂停服务。

  (四)继续加强聚集性活动管控。暂不举办大型的活动、论坛、展会、宴会等群体性活动,减少人员聚集。洗浴、桑拿、美容、按摩、足疗、水疗、棋牌室、麻将馆、网吧、酒吧、迪吧、KTV、剧本杀、密室逃脱等密闭场所继续暂停开放。

  (五)继续加强个人健康管理。市民要自觉遵守防疫部署,有序配合开展核酸检测;坚持勤洗手、多通风、常清洁、用公筷等卫生习惯;市民少出门、不串门、不扎堆、不聚集,非必要不跨区流动;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觉减退等不适症状,立即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六)“五一”期间,提倡市民群众非必要不离沈,特别是不前往14日内有新增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县级地区和陆路边境口岸所在县级地区。14日内有新增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所在县级地区旅居史人员严格限制来(返)沈,14日内有陆路边境口岸所在县级地区旅居史人员非必要不来(返)沈。域外来(返)沈人员应至少提前24小时,扫描“来(返)沈人员自主报备”二维码,向目的地社区(村)进行报备。确因特殊原因未提前报备的,须在抵沈12小时内向所在社区(村)、单位、酒店等报备。因瞒报、谎报、迟报等引发疫情风险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严控节日期间游园会、文艺演出、展销促销、体育赛事等大型活动。

  四、确保企业安全有序生产

  继续压实疫情防控四方责任,压实企业疫情防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各类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员工采取错时就餐,避免聚集,公共区域定期消毒,所有员工每48小时进行1次核酸检测。

  本通告自4月25日起施行,后续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动态调整。感谢广大市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沈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

  2022年4月24日

沈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第55号)

沈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第55号)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