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3.9万名高考考生6月7日开考
2022-06-07 12:17:40来源:沈阳日报编辑:黄非责编:冯薇薇

  原标题:全市3.9万名高考考生今日开考 举全市之力,确保实现“平安高考”“健康高考”“温馨高考”“和谐高考”工作目标

沈阳市3.9万名高考考生今日开考

6月6日,考生在高考沈阳回民中学考点进行核酸检测采样。

  沈阳市2022年普通高考将于6月7日至6月10日举行。沈阳市参加2022年普通高考的考生有3.9万人,全市共设置13个考区,64个常规考点,1337个常规考场、197个备用隔离考场,按组考防疫要求设置14个备用隔离考点,417个备用隔离考场,同时在定点治疗医院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设置20个救治场所考场。

  为确保今年高考考试组织和疫情防控双平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招考委各成员单位和各考区招考委进一步提高站位、协同作战,举全市之力,确保实现“平安高考”“健康高考”“温馨高考”“和谐高考”工作目标。

  坚守高考安全底线 实现“平安高考”

  沈阳市加强对试卷流转、保管、使用等关键环节的闭环管理,确保试卷绝对安全。向13个考区选派39名市派保密员,监督、参与考区试卷保密室护题值班工作。

  同时,严格防范和打击手机作弊。加强安检规范、监考职责的专项培训,强化考生诚信教育。工信、公安等部门深入组织开展手机作弊专项治理。全市配备2247台全频段5G屏蔽器,覆盖全部考点和考场,同时为每个考点提供数传管控服务,全市安排无线电信号监控车巡查布控。围绕“防范打击手机作弊”的一个核心,抓住“考生和监考”两个重点,用好“人防、技防、物防”三个手段,实现手机“带不进、用不了、藏不住、传不出”四个目标。

  重点加强司铃安全管理。全市统一录制考场同步指令,统一时间播出,统一规范考务动作。司铃设备、计时工具及工作人员均要求双份准备,通过室内监考、视频监考、司铃人员、专职副主考等人“多岗共控”,确保开考、终考等时间准确,确保实现考务安全。

  坚守防疫安全红线 实现“健康高考”

  沈阳市从细制定方案预案。严格按照教育部和省招考委要求,制定组考防疫工作方案及应急处置预案,成立由市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

  从严开展健康筛查。5月21日起,开展全部涉考人员考前健康监测,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实时掌握考生及考试工作人员健康动态。

  配足配齐人员物资。加强专业指导,全市从各级防疫部门精心选聘专业人员,为每个考点配备1名专职卫生防疫副主考,1名医生和1名护士。同时,各考区按照实际需求量的1.5倍准备考务人员,建立台账,确保考试期间人手充足。

  扎实组织模拟演练。组织考点进行入场安检、健康检测、突发异常情况处置等全流程模拟演练。目前,各考区、考点均已完成健康监测、考前演练、考前消杀、防疫物资准备、场地设置和工作人员培训等工作。

  优化考试服务 实现“温馨高考”

  考前考后为考生提供核酸检测采样便利服务。6月6日各考区设置专用核酸检测采样点位,方便考生完成考前核酸检测采样,同时收取《个人健康情况排查表》,节约考试当天入场时间,减少考生及家长负担。考生在完成全部科目考试后,在考点可以完成核酸检测采样。

  提供合理便利服务。为25名残疾考生及考前突发疾病考生提供延长考试时间、优先进入考点考场、引导辅助、佩戴助听器、单设考场等合理便利服务,开辟绿色通道,安排专人对接,提供一对一专属服务和人性化关怀。

  为考生提供心理疏导服务、信息推送服务、考点考场查询服务、考试气象服务等。

  强化联动保障 实现“和谐高考”

  全市积极推动专项整治活动。公安、市场监管部门已对9个电子市场、351个经营电子元器件店铺等重点场所部位以及各行业相关经营单位2934户进行排查,严厉打击违法制造、贩卖考试作弊器材;公安部门排查娱乐服务场所341家,出租房屋775家,宾馆旅店201家,网吧16家;市场监管部门检查考点周边宾馆43户、饭店299户,抽检16家为考生供餐的学校食堂,整改问题17个。

  市招考办组织各考区对技防设备和考试管理系统进行联调,确保各类系统、设备运行正常;选派78名监察组长和监察员进驻考点学校,复查考点组考防疫、安全保密、技防设备、辅助设备等风险点整改情况。截至6月6日17点,全市64个考点全部完成考点考场布置工作。

  沈阳市还设立监督举报通道。指定专人受理监督举报事宜,电话号码为024-67851637,通信地址为沈阳市和平区北七马路37号,邮编为110002,即日起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对违纪违法的相关人员,依法依规进行处置,全力保障高考公平公正。(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封葑/文 高级记者 张文魁/摄)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