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让“世界花后”扎根辽沈香溢四方
2022-07-13 09:37:13来源:辽宁日报编辑:王巍责编:李胜兰

  原标题:我省郁金香切花产量占全国六成以上,地方标准于近日出台 让“世界花后”扎根辽沈香溢四方

  郁金香,是全球栽培数量最大的球根花卉,享有“世界花后”的美誉,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后,历经40年孕育,已成为国内切花及盆花市场、园林绿化、城市造景、花海旅游的重要花卉。

  辽宁省是郁金香产业大省,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朝阳、大连、沈阳、锦州等地,总规模近6万亩;切花年产量约1.6亿枝,占全国60%以上。辽宁的郁金香产业体量虽大,却也有“成长中的烦恼”,主要体现为生产管理等技术标准不统一。为补齐这一短板,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郁金香团队历时15年,推出覆盖郁金香全产业链生产技术的6项地方标准,旨在生产出更高质量的种球及花卉产品,带来更好的景观效果,推动产业发展。

  制定“标准链”

  郁金香外形典雅、色彩纯正、花色繁多,在辽宁省的盆花、切花、水培和景观绿化等领域均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早春花海旅游不可代替的花卉。

  但其“盛放”的背后,产业瓶颈不可忽视。省农科院花卉所副所长、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花卉沈阳综合试验站站长屈连伟表示,因缺乏配套的标准体系,我国繁育的郁金香种球质量难以保证,不得不大量从国外进口商品种球。数据显示,全国每年郁金香种球的进口量达4.3亿粒,产业总价值约150亿元。其中,辽宁省年进口郁金香种球数量约占全国的1/4。同时,因缺乏高效标准的生产技术,我国的郁金香栽培技术参差不齐,导致切花、盆花产品质量不高,产业未能发挥出更大的经济价值。此外,因花农及景观企业配套技术不够完善,郁金香在实际的绿化应用中未达到最佳效果。

  短板,正是突破口、潜力板。

  为有针对性地破解郁金香产业发展中的难题,省农科院花卉所针对辽宁省产业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了《郁金香盆花生产技术规程》《切花郁金香生产技术规程》《水培郁金香生产技术规程》《园林绿化郁金香栽培技术规程》《郁金香采后处理及贮藏技术规程》和《郁金香种球扩繁技术规程》六项地方标准,从郁金香盆花和切花温室生产的品种与种球的选择与处理、基质选择与处理、种球栽植、栽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分级及采收和包装处理等方面进行技术规范,广泛适用于温室郁金香盆花、切花生产。

  效益上台阶

  标准落地,产业升级。

  “经过标准化指导的经营主体,在郁金香生产中扩繁一级种球率可达65%,开花率达96%。盆花商品率可提高25%,能够实现花期精准调控;切花产量可提高30%,商品率可提高20%,并能够在全年任意时间开花。”屈连伟说,这些标准应用于朝阳凌源、抚顺、沈阳等地区的企业和合作社,将带动当地切花、盆花产品质量和价值大大提高,每亩地平均纯利润可达8万元到12万元。

  朝阳凌源是最典型的受益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切花郁金香为主,生产面积达2.5万亩,“凌源花卉”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花卉产业带动了当地种植户效益大增。在屈连伟的指导下,朝阳凌源花农李国明开展反季节郁金香栽培生产,去年生产了70万粒种球,纯利润达140万元;今年,凌源农民张利民在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郁金香团队的指导下,开展切花郁金香生产,其自有的两栋温室仅用时两个半月,就获得纯利润60万元。

  既是商品,也是风景。如今,在大连、沈阳、锦州等地,以花海旅游、园林绿化和盆栽为主的郁金香产业总规模达3万亩,既提高了郁金香花海的绿化应用效果,也增加了当地的经济收益,进一步推动了城乡绿化美化、花卉旅游、休闲农业发展。

  “美丽”再升级

  郁金香,这个美丽产业正在催生美丽经济。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郁金香品种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为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空间。

  为适应市场需要,省农科院花卉所将牵头以科研基地和龙头企业为示范引领,在全省范围内逐步推进郁金香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以先进、适用的标准推动全省郁金香生产技术水平和品牌影响力提升。

  “我们将根据省内的地域优势、气候资源特点以及产业基础,优化郁金香优势区域布局,以企业为主体,打造郁金香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产学研结合、产供销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花卉产业集群。”屈连伟说,预计未来该产业可创造4万个就业岗位,实现年交易额100亿元,辐射和带动更多花农增收创富。

  同时,省农科院花卉所郁金香团队将积极选育和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郁金香新品种,牵头争取郁金香国家标准立项,扩大辽宁省郁金香产业的影响力。(​辽宁日报记者 李越)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