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获评东北唯一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 沈阳制造加速服务化转型升级
东北地区没有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的历史,终于被改写。1月5日,工信部正式公布第四批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工业设计特色类)名单,沈阳市作为东北地区唯一代表成功上榜,并名列5座入选城市首位。自2017年工信部开展首批服务型示范遴选工作以来,全国已有15个城市入选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截至去年,东北地区尚无城市入选。
什么是服务型制造,工业设计特色类示范城市又意味着什么?
据专业人士介绍,服务型制造是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一种新型产业形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工业设计特色类示范城市,一般指拥有一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在制造业重点领域设计突破、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创建、高端制造业设计人才培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工业设计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效突出的城市。
实现该领域奖项东北地区零的突破,沈阳凭借的是什么,又将拿什么作示范?
沈阳制造悄然转身
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沈阳工业制造规模庞大,既蕴含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也为服务型制造发展提供了基础“土壤”和应用条件。
装备制造的领军企业、已经“70多岁”的沈鼓集团很早便开始了相关探索。沈鼓云远程监测及故障诊断服务平台就是其服务转型的一个标志性产品。平台自2012年开始打造至今,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开发了一系列监测产品,通过采集现场设备数据并进行深度处理,诊断工程师、服务专家实时为客户提供故障预警、故障诊断、故障排除等在线服务。目前,平台联网设备达2000余台,产品覆盖种类不断拓展,服务深度持续深化。
在2022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创新成果展上,沈鼓开发的国内唯一针对压缩机组动态性能分析的仿真系统一亮相便成为焦点。该系统不仅具备压缩机组动态性能研究、机组启动方案模拟验证、故障模拟及解决方案验证等功能,还可对操作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将大大节省企业的培训成本。
服务转型、活力迸发的,不只是沈鼓。据沈阳市工信局的初步统计,全市重点制造业企业服务性收入占营收比例达30%的企业超过10%,部分典型企业服务性收入占比接近40%。越来越多的制造老企萌出服务“新枝”,并加速成长壮大。
跨界创新推动转型
通过在线管控云平台的反馈,系统可根据气象预报按需蓄能,可根据室温、气温、光照、墙体蓄热等按需供能,还可利用大数据实现“记忆供应”,减少能源浪费……这样的智慧服务,来自于成立仅6年多时间的沈阳恒久安泰环保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久安泰”)。
得益于近年来服务型制造发展环境的营造和优化,一些新兴市场力量有了更宽思路、更广空间去大胆创新,打破规则,谋求先发优势。
恒久安泰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在由清洁能源供暖领域产品制造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转型的过程中,恒久安泰深切地体会到,做强研发制造主业,不断推进技术和运营模式的跨界创新,是企业服务化转型的重要支撑。
创新力,与产业发展环境息息相关。近年来,沈阳市以工业设计为切入点,通过政策引导、典型示范等方式,大力引导制造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合。
截至目前,沈阳市有17个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认定总数在全国位居前列;115个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认定数量居东北首位。100家企业进入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培育库,为做好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进行全面储备。
工业设计表现亮眼
专业人士评价,沈阳的服务型制造示范特色鲜明,其中,被称作撬动工业发展“金手指”的工业设计表现亮眼、作用巨大。这也是沈阳市此次获评工业设计特色类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沈阳市在政策支持、服务扶持等方面下大力气,鼓励和支持制造企业围绕工业设计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定制化服务等方面开展服务型制造模式创新。累计为97个服务型制造示范单位发放奖励资金242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企业服务型制造发展。
同时,沈阳地区高校每年培育设计类毕业生1.6万人,人才规模不断壮大;随着中国装备制造业工业设计论坛、中国创新设计大会沈阳峰会等专业活动,“工业设计百企义诊”等特色活动的日益常态化,产业发展氛围愈加浓郁。
记者从沈阳市工信局了解到,下一步,沈阳市将以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为新起点,充分发挥传统装备制造业基地的优势,引导企业突破传统制造的束缚,加速向服务领域延伸,推动实现“制造+服务”“产品+服务”的深度融合;发挥领军企业的拓展能力,加快构建以大带小、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服务型制造产业生态,加快向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城市输出服务型制造能力,积极建设全国一流的服务型制造标杆城市。(文 辽宁日报记者 金晓玲)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