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新型工业化暨十大重点产业集群推进大会召开
2024-03-05 09:46:34来源:沈阳日报编辑:王巍责编:尹红燕

  原标题:沈阳市新型工业化暨十大重点产业集群推进大会召开 在新型工业化建设中勇当先锋敢闯新路争作表率 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沈阳新篇章提供强大支撑 王新伟出席并讲话

       3月4日,沈阳市新型工业化暨十大重点产业集群推进大会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和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全省新型工业化暨重点产业集群推进会议精神,动员全市上下全力挺起工业“硬脊梁”,构建具有沈阳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坚决打好打赢三年行动攻坚之战,当好打造新时代“六地”排头兵。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新伟出席会议并讲话。

  王新伟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型工业化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以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为抓手,以建设数字沈阳、智造强市为目标,推动工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和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和重要地位,立足沈阳基础和优势,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企业、大抓园区、大抓创新,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出更多体现中国速度、中国水平的“沈阳制造”,在新型工业化建设中勇当先锋、敢闯新路、争作表率,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沈阳新篇章提供强大支撑。

  王新伟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重点产业集群建设提出八个方面攻坚任务。一要着力强化集群发展,做大做强20条重点产业链和10个重点产业集群,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布局集聚上下游关联企业,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协同构建产业生态圈。二要着力强化转型升级,坚持新老并举、质效并重,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激发航空航天、低空经济、新能源及新型储能、智能制造等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爆发点,大力推进服务型制造。三要着力强化项目支撑,强化“谋立推建”,谋划储备一批扬优势、补短板、调结构的工业项目,着力开展“链主”招商、创新招商、平台招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实现工作量、实物量、投资量“三量齐增”。四要着力强化企业引育,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深化央地合作,培育壮大民营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积极引进外资企业,促进国企、民企、外企竞相发展。五要着力强化园区建设,坚持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构建,完善研发服务平台、生产性服务平台、生活性服务平台,提高市场化运营水平,加快头部企业配套园区和特色工业园区增企扩园。六要着力强化科技创新,统筹推进创新空间、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创新生态,优化以浑南科技城为重点的“一城一园三区多组团”科创空间,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健全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集中力量突破“卡脖子”问题。七要着力强化数字赋能,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关键底座,加快“智改数转”步伐,打造多元化数字应用场景,建设东北数字第一城、全国数字名城。八要着力强化绿色发展,扎实推进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加快推动工业领域节能降碳、绿色转型,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和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

  王新伟强调,要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全过程各方面,进一步完善党委(党组)统一领导、政府负责落实、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要狠抓工作落实,压紧压实“链长”主抓、“链主”主建、专班主推的责任链条,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要优化发展生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开“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行动,促进产业、科技、金融良性互动,推进政策供给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要增强能力本领,强化全局视野、链式思维、市场意识,提高专业素养,勇于攻坚克难,干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

  李军主持会议并作有关传达,周舟推介十大重点产业集群和沈阳工业名片,杨志宏、郑滨、段继阳、李刚作发言,沈鼓集团、东软集团、沈阳微控公司作发言。马原、刘志寰、刘旭辉、陈弘、蹇彪参加。

  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智造未来 沈阳答卷”宣传片,并观摩十大产业集群重点企业产品展览。(记者 李海英 刘国栋 黄超)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