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执行制片人接受本报采访——电影《金刚川》九成场景在丹东地区拍摄
电影《金刚川》拍摄现场
10月25日,在电影《金刚川》联合摄制方之一省委宣传部的协助下,记者采访到《金刚川》剧组执行制片人,独家了解到该片在丹东拍摄期间的拍摄细节以及感人的幕后故事。
3月立项,8月开拍,10月上映,电影《金刚川》剧组高效率跑出惊人的“中国速度”。作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系列电影的开篇之作,《金刚川》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领衔出品,辽宁省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出品。该片由导演管虎、郭帆、路阳联合执导,总制片人梁静,张译、吴京、李九霄等联袂主演。
六成戏摄制于凤城
电影《金刚川》以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最终阶段的战斗为背景,讲述为保障向前线输送战力,在指定时间到达目的地,志愿军战士在物资匮乏、武装力量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不断抵御敌机狂轰滥炸,以血肉之躯一次次修补战火中被炸断的木桥,誓死捍卫金刚川上的交通要塞——金刚桥的故事。该片以多重视角呈现这段历史,生动刻画英雄群像,歌颂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电影《金刚川》九成场景拍摄于丹东地区。影片60%的场景在丹东凤城市鸡冠山镇白菜地村拍摄完成,40%的场景在北京以及丹东市振安区、宽甸满族自治县取景拍摄,核心拍摄区域是地形层次丰富的山区河道。
名不见经传的白菜地村缘何成为《金刚川》主场景拍摄地?剧组如何克服三次洪水带来的冲击?10月25日,该片相关制片人向记者讲述了在丹东选景拍摄的细节。
据了解,《金刚川》剧组2700人在丹东凤城市鸡冠山镇白菜地村共拍摄43天。7月2日接到拍摄任务;7月3日,执行制片人与美术导演到达丹东选景,在丹东市水利、水文、气象等部门业务人员的陪同下,他们实地勘景,快速选取了取景地。连续3天,他们奔走于辽东山区,细心寻找符合拍摄要求的场景,最终选择在丹东凤城市鸡冠山镇白菜地村拍摄,选中这里的主要原因是这里的山坡、河流布局与之前电影美工根据拍摄需要绘制的地形图高度相似。据了解,电影美工图中所绘为两山夹一沟,能隐蔽,能行军;有树林、玉米地,还要有山坡、河流,并且呈阶梯状分布。辽东山区风景秀丽,与朝鲜金刚川地区地貌相似,并且丹东是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出征地,因此,剧组选择在英雄城市拍摄英雄故事,在纪实性空间再现历史,既是缅怀先烈,又是呼唤和平。
工作人员一天修复被洪水冲毁的浮桥
选定取景地之后,剧组从吉林和黑龙江省购买大量松木,立即由工作人员搭建浮桥。7月17日,工作人员开始建桥;8月7日零时,搭桥完毕;8月9日,《金刚川》剧组开机拍摄。
拍摄期间,丹东地区遭遇了60年不遇的三次台风与三次洪水。在丹东防汛部门、水利部门的协助下,剧组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作为影片主要道具之一的浮桥,曾被洪水冲得连一块桥板都不剩。洪水过后,工作人员发扬奉献精神,顾不上休息,日夜抢修浮桥,仅用一天时间就重建了浮桥,以保证拍摄继续进行。史实是金刚桥被敌机一次又一次炸毁,志愿军战士一次又一次迅速修复桥梁。《金刚川》剧组则是一次又一次迅速修建好被洪水反复冲毁的桥梁。
在辽宁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丹东市委宣传部积极调度相关县区并协调丹东市公安、教育、卫健、水利、消防、文旅、交通、气象、水文等部门,协助《金刚川》剧组克服困难,为剧组顺利拍摄提供保障和服务。丹东市气象、水文部门每天为剧组提供气象和水文信息。在汛情严峻的情况下,丹东市委宣传部大力协调水利部门、公安部门现场办公,反复研讨、论证拍摄用桥架设方案,妥善安置大量爆破物资,保证电影拍摄工作的顺利进行。
主人公有原型
《金刚川》并没有聚焦于惨烈的正面战场,而是把镜头对准了后方补给部队的修桥任务。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中,工兵战士们以血肉之躯架起一座炸不毁的钢铁之桥,保证了前方战场的物资补给。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金刚川》故事有原型,原型人物正是志愿军工兵英雄张振智。1953年,31岁的志愿军工兵第十团第三连连长张振智接到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脚下是湍急的水流,头顶上是敌机的疯狂轰炸,8天时间里,战士们要在宽60米的金刚川河面上架起一座可以承载军用物资运输的载重桥,难度可想而知。《金刚川》故事的发生地金刚川本是发源于金刚山的一条并不起眼的溪流,只因在战争中成为我军后方补给运往前线的必经之路,而骤然成为敌方想要断我后路的要塞。考察地形之后,张振智决定在被炸毁的原有桥梁旧址上,利用周边林木茂密的优势,重新搭建起一座木质大桥。
觉察到志愿军意图的敌人不仅继续昼夜不停地轰炸金刚川上建设中的桥体,同时,为了增加志愿军获得建材的难度,甚至大规模炸毁金刚川沿岸的树林。机智的张振智利用美军轰炸中被拦腰炸断的树木作为建桥材料,省去了伐木的时间。他与战士们将木材迅速通过水路运到建桥地点。在平均每天落弹300多枚的情况下,张振智硬是带领战士们经过7天7夜奋战,提前一天架起一座7孔载重木桥。影片中,由魏晨扮演的工兵连连长闫瑞原型正是英雄张振智。几十年后,回首那段峥嵘岁月,张振智老人仍满含热泪地把金刚川上的那座桥称作一座“丰碑”。(记者 王臻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