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台3600吨/小时智能化大型连续卸船机在大连出产。本版照片由本报记者杨丽娟摄
甘井子区科创中心集聚了大量科技创新企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坚持创新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谁抓住了创新这个“牛鼻子”,谁下好了创新先手棋,谁就能在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优势。
近年来,大连市甘井子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完善创新政策体系,打造创新发展平台,培育引进科技项目,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创新正成为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引擎。甘井子区先后成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中国创新百强区”,为大连建成东北科技创新中心、迈入国家创新型城市前列贡献了甘井子力量。
强化源头支撑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大连一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利用生物质蒸汽闪爆技术原理研发干法造浆设备及工艺的企业,在新品种、新原料、新工艺、新设备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在企业创新过程中,遇到了理论和科研方面的瓶颈。
今年9月,通过甘井子区政府牵线搭桥,一品机械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学院开展项目对接,并签订生物质蒸汽闪爆破壁技术开发委托合同。项目完成后,一套设备就可以筹建一个产业园区,年处理15万吨秸秆,提供一线生产工人就业机会270人,既可实现废弃资源的高效利用,又满足对环境无污染排放的要求,还能增加农民的收入。
企业出题,政府牵线,高校出智。甘井子区注重强化创新源头支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和鼓励高校院所充分发挥科研和人才优势,与企业建立产学研联盟,强化创新协同,优化产学研会商协调机制,持续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先后组织连智智能、一重核电、一品机械等重点企业与大连理工大学等院校对接,达成战略咨询、新产品开发、联合技术攻关等合作协议50余项。成立甘井子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吸纳上海市专家成立顾问团,召开新项目、高校院所科技联席会,为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难题,推动科技成果合作和项目转化。
源头支撑促进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成果和产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全球首台“华龙一号”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国内首台双向连续卸船机等一批产品实现国产化技术重大突破,4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3项科技项目获得省、市科技奖励项目称号。
广泛搭建平台 推动创新要素集聚
11月21日,华为(大连)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在甘井子区揭牌并上线运营,该中心汇聚了华为在云计算、大数据、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的技术、能力和资源,具备企业赋能、人才培养、生态打造三大职能,将成为华为工业互联网东北三省一区总部中心。云服务覆盖工业业务全景,通过赋能和联合创新,推动甘井子区工业产业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逐渐实现区内企业工业全互联、产业链全协同、全业务云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华为(大连)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是甘井子区搭建创新平台的一个重要举措。
平台是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载体。甘井子区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相结合,努力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加快各种创新要素向这里集聚。
引进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国家级双创基地,建设生命健康平台、绿色农业平台和大学生创业平台,引进大连理工大学“峰岚研究院”,培育壮大“双创”新动能。建成加益高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提速科技成果转化。与大连理工大学共建甘井子区科技创新中心,仅一年时间,科创中心一、二期共入驻企业11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家,行业重点企业10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6家,实现产值5亿元,初步形成科技创新聚集效应。目前,三期项目已经揭牌,将围绕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组建专业化的产业园。
引入哈工大大连能源与环境技术研究院,重点围绕节能环保、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组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联合会,成功吸纳科技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服务机构130家会员,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发展全链条式服务。
目前,甘井子区共有市级以上技术研发平台85家,其中国家级4家;市级以上“双创”平台12家,其中国家级2家;市级以上科普基地5家;国家“千人计划”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55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82人。
完善政策体系 加快培育创新主体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甘井子区聚焦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和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不断完善科技政策体系,构筑“政策链”,通过“内育”“外引”相结合,梯度化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高新技术企业后备梯队。
加大创新扶持力度,实行《甘井子区创新驱动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制定实施“1+5”科技政策体系,即《甘井子区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规定》及甘井子区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办法、支持创新主体培育实施细则、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提升知识产权能力实施细则、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细则等配套细则,设立企业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主体培育等5个专项资金,制定《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落户政策》《关于推进高成长性企业落户的政策意见》等各类政策10余项。区本级年均财政科技投入超亿元,积极推荐企业申报市级以上工业、科技、人才等政策,争取市级以上补助资金超1.5亿元,累计撬动企业及社会科技投入48.4亿元。
近3年,甘井子区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1项,区级科技计划项目71项,支持企业完成科技研发项目1700余项。
严格落实国家普惠性财税政策,会同税务部门积极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和研发经费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据统计,全区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抵扣15.6亿元,减免所得税2.7亿元。疫情防控期间,针对企业遇到的难题,开展“三专三送”活动,兑现政策资金7000多万元。
甘井子区还创新政策落实方式,制定并出台了《甘井子区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支持企业实施5G、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工业APP等领域的创新项目,切实为企业信息化、数字化升级提供政策支持,推动辖区企业由“制造”向“智造”转变。
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甘井子区创新型企业群体不断扩大,目前,全区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36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家,提前一年完成“高企三年倍增计划”,7家企业被认定为辽宁省瞪羚企业。
提升服务质量 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大连豪森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制造应用于汽车领域的智能生产线高科技企业,从2019年4月开始,企业启动科创板上市。为此,甘井子区成立了上市专班,协调大连市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服务工作,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项目土地等问题,加快了企业科创板上市进程。11月9日,大连豪森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成为大连市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同样得益于甘井子区实行的企业上市专班工作制,我国光伏及半导体装备制造领军企业连城数控于今年7月成功晋升新三板精选层,成为全国首批32家之一,也是东北首家登陆新三板精选层企业。
为提升创新服务质量,甘井子区成立重点科技项目工作专班,设立项目服务秘书,建立科技项目精细化、过程化服务管理机制,定期开展项目路演、项目拉练,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实施。针对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积极推进政银企融资项目对接,为企业量身打造定制化服务,建立网上金融超市,推出30多款金融产品,为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提供网上融资信息和融资服务,组织线下专场对接活动,帮助企业解决贷款难题。今年协调13家金融机构为企业发放贷款74.8亿元,纾解企业资金困难。建立35家拟上市重点后备企业库,邀请专业机构开展政策宣传、业务指导、上市辅导,企业上市融资取得突破性进展。
充分发挥实绩考核“指挥棒”作用,将科技项目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增长等作为各街道、相关部门的考核指标。甘井子区科工信局积极开展专业化沟通服务,打造“重点工业科技企业群”“高企联合会工作群”,及时发布通知和解答疑问,开展“我为企业解难题”专题活动,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
面向“十四五”,甘井子区提出奋力走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前列的目标。区委主要领导表示,甘井子区将按照大连市“建设创新策源中心,打造更有活力的区域引擎”的部署,把创新驱动作为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着力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技术成果转化,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协调发展,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推动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文 杨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