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河市鞍子山乡山海丰村村景 摄影 杨少明
得益于村容村貌的提升,金普新区石河街道石河村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 摄影 金农
村民参与村庄清洁行动 摄影 达农
初冬时节,走进距庄河市50多公里的鞍子山乡山海丰村,只见蜿蜒于全村的柏油路上一尘不染,村头池塘清澈见底,农舍周边看不到垃圾。“过去鸡狗乱窜、脏水乱淌的场景早已没有了,环境不比城里差。”村民吕春凤自豪地说。
山海丰村人居环境的变迁,是大连市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2018年以来,大连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统筹城乡环境协同发展,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文明工程、基础工程推进,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全部按时保质完成,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垃圾整治 户户分类有章法 屯屯都设保洁员
12月10日7点多,庄河市大营镇新房村大个岭屯的保洁员刘杰推上保洁自行车,开始了每天的工作。自行车的后座两侧挂着两只用来盛放垃圾的编织袋。
每经过一户农家,他就把车停下来,在房前屋后东瞅瞅西看看,寻找散落的垃圾。
“今儿收获不多。”在近两个小时的巡查结束后,他指着两个瘪瘪的编织袋笑着说,“俺这屯子的人垃圾分类意识老高了,根本不用我操心。”
刘杰说,村民现在对“五指分类法”运用得很娴熟:蔬菜的残叶剁碎了喂鸡鸭;菜根子放在发酵池里当堆肥;剩菜剩饭喂猪;建筑垃圾被当作垫坑材料用;可回收的垃圾,攒够了卖掉。对于农药瓶子等有毒有害垃圾,保洁员会定期到各家各户收集,运到村里,村里再统一交给镇里,最后由市内的一家具有处理能力的环保公司集中收走做无害化处理。
“以前一到冬天,屯子里很多树上就会挂着一片片塑料布,实现垃圾分类后,屯里环境真是大变样了。”刘杰本人也因工作出色,连续两年被评为镇一级保洁员,除去大连市发放的补助金外,每年还能拿到镇里发放的4000元奖励。
大营镇主管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副镇长郝增荣告诉记者,和大连市其他乡镇一样,按照上级部署,大营镇从2018年9月开始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工作。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屯,屯干部包街,党员包户,全镇先后7次挨家挨户动员,耐心宣讲,手把手指导,现在垃圾分类观念在全镇8个村的村民中已经深入人心。
农村人居环境要实现真正改观,垃圾治理是首要任务。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村人居环境三年行动决策部署,大连市专门出台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施方案》,提出探索可借鉴、可复制的治理模式,促进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分类化、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为此,大连市建立县、乡、村三级“一把手”抓垃圾治理的联动机制,将生活垃圾治理与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同研究、部署和考核。
为建立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大连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构建农村垃圾治理常态化保障体系。推进“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置体系建设。落实保洁员补助政策,建立村庄保洁长效机制,2017年以来,累计拨付村庄保洁经费1.9亿元,配备保洁员8314人,达到每306人配备一名保洁员标准,基本保证屯屯有保洁员。目前,村庄保洁体系和监督、评价、考核体系已全面建立;全市配置各类垃圾收集容器6.2万个、收集转运车辆3246辆,建成中转站51座,规划建设暂存点12个、低温热解处理设施13套,垃圾处置体系已覆盖全部行政村。
厕所革命 实施农厕大改造 村民参与热情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农村的厕所改造工作,多次在考察中作出重要指示。全国各地积极响应,一场“厕所革命”在全国也在大连同步展开。
“村民参与的热情很高,全村前后大干100多天,到5月末,697户全部用上了无害化厕所。”瓦房店市永宁镇永宁村党总支书记王长林对记者说。
那段时间,永宁村“两委”班子7个人,每天在工地上办公,平均每天工作十二三个小时,夏天甚至达到十七八个小时。最忙碌的时节,永宁村雇用了30多名施工人员,分成7个小组在全村多户人家分头施工。这种工作法,每天能保证六七户新农厕竣工。
从2018年10月开始,这种热火朝天的改厕场景,在大连农村各地随处可见。
为有力有效有序推进厕所改造各项工作,大连建立起政府推动、部门协作、全民参与、城乡统筹的工作机制,出台了一系列规划方案,指导实施进程。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大连市要求各地严格遵守政府采购程序和有关规定,确保改厕产品标准和质量。对新农厕的建造、设计、质量、选址等,大连市制定了统一标准,以确保户厕无害化处理功能、使用寿命、舒适度等达到相关要求。为激发广大村民积极性、主动性,以村为单位组织实施改厕且预算资金不高于200万元的,可由村级组织以自建方式参与农村改厕工作。
大连市级财政对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和无害化卫生公厕改建进行补贴。具体标准为,农村无害化卫生旱厕内陆地区每座补贴3000元,海岛地区每座补贴4000元;入户水冲厕所改造每座补贴5000元。这意味着,农民改造厕所,基本上不用再掏一分钱。
为确保改厕质量,大连市开展6轮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建一个成一个,用一个满意一个”。大连市还将改厕工作纳入市政府督考体系和重点民生工程,倒排工期,挂图作战,2018年至今,共实施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30万座、公厕59座,全市8个一类县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全部超过90%。
永宁村村民陈桂华家是当地厕所改造最早的一批。说起新厕所,她赞不绝口:“地面镶上了瓷砖,还粉刷了墙壁,里面亮堂堂的,味儿没有了,苍蝇也没了,你说我能不高兴吗?”
以前,住在城里的孙子、孙女来做客,最头疼的就是上厕所,也不愿在她家多待,“自从新厕所建好后,他们来的次数明显比以前多了。”陈桂华高兴地说。
污水治理 因地制宜战顽疾 污水处理有新招
一进入冬季,普兰店区安波街道的两个村级社区安波和杨屯的大小温泉宾馆就变得热闹起来,三五成群的游客慕名来到这里享受温泉洗浴,而洗浴后的污水则顺着管网排入附近的污水处理厂。
曾经,这里每天产生的三四千吨洗浴用水让街道倍感压力。“周边两条河都有臭鸡蛋味儿,水的颜色也难看。”说起几年前的情况,街道主管环保工作的武装部长徐生春直摇头。
如今,街道有了日处理能力达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经过最近3年来不间断的管网升级改造,68家大小温泉宾馆、两个社区1万多名村民日常产生的生活污水,全部通过管网被纳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实现高标准排放。
对于其他因位置偏远无法纳入管网的8个村屯,安波街道则按照大连市“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指导要求,结合农村户厕改造工作,利用新型厕所设施的功能达到污水无害化处理目的。
农村污水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大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中,大连市按照“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的原则,根据不同村庄的人口数量、地形地貌、排水方式等,选择适宜的治理模式和处理技术。
按照规划,大连设定了城乡统筹处理、村镇集中处理、农户分散处理3种污水处理模式,以实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一是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推动乡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二是对于人口居住集中、具备收水条件的村屯,铺设管网,实施雨污分流,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三是对人口居住分散、生活污水不易统一收集的村屯,通过边沟功能化整治,结合小型氧化塘、人工湿地等处理方式,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就地生态化处理,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后回用。
通过争取上级投入、提高市县财政投入倾斜比例、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等方式,大连不断加大污水治理资金投入力度。2018年以来,积极争取中央资金1.65亿元,市县两级投入资金2.98亿元,新增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的行政村52个,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58.7%。
大连还大力开展农村黑臭水体调查及治理,将村屯房前屋后有治理保护任务的微小河沟和微小湖塘纳入河湖长制。特别是今年以来,将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内容,组织各涉农地区以人口密集区为核心开展全面排查工作,对于发现的农村黑臭水体,坚持“立行立改”原则,做到发现一处、消灭一处。截至目前,已整治完成农村居民聚居区房前屋后的各类小型黑臭水体173处,农村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
“穿衣”工程 绿化美化除旧貌 美丽乡村寻常见
“我去过不少地方,不比不知道,哪也没咱的石河东沟好。”金普新区石河街道石河村村民迟福瑾骄傲地说。
2018年,石河村结合大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求,在对东沟开展村庄整洁行动过程中,投资400万元对沿村主路的104户院墙进行改造。村里为农户免费建起了青瓦白墙的门楼,并安装古色古香的木质大门。农户门外的大路两侧,还种上了蔷薇和月季、栽上绿化带。
20多家农户看到了商机,发展起了农家院旅游。每年近70万人的客流量,让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充满勃勃生机。迟福瑾是当地较早涉足农旅的村民,他开设的田园农家院在当地小有名气。他真切感受到良好的村容村貌对农家院发展的促进作用,好环境也是老百姓致富的一块敲门砖。
村容村貌提升被称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穿衣”工程。
“穿衣”之前须“净身”。从2018年开始,大连市每年都要推出数轮声势浩大的全市性村庄清洁行动,分别在春节、国庆等时间节点,针对农村垃圾沉疴开展清洁行动,以“三清一改”为主要内容,即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村内塘沟、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
与此同时,大连通过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提升美丽宜居品质。新建通屯柏油路800公里,提前一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有条件的自然屯全部通柏油路目标。落实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主体责任,实施路基整修2万公里、路面改造1700公里,修复病害路面17万平方米,新补植绿化500公里,农村公路列养率、等级公路养护覆盖率、宜林路段绿化率全部达到100%。
争取中央资金6190万元,市县乡配套资金9000万元,实施33个“美丽乡村”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大道路硬化亮化项目财政奖补力度,实施村内硬化路900公里,安装维修太阳能路灯10895盏,群众出行条件进一步改善。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惠民、因地制宜,大力推进绿道花街建设。大连市财政累计投入“四旁”植树资金1.93亿元,实施绿化宜居森林乡村300个,完成农村“四旁”植树1076万株。21个乡村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森林乡村”称号。
大连还通过庭院整洁提升村容村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举办评比竞赛、宣传推广等活动100余场,评选出市级以上“美丽庭院”“整洁庭院”2457户。通过评选活动,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参与环境整治,形成一名妇女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多个家庭,多个家庭带动一条街,村村庭院整洁的良好局面。
三年整治,风景这边独好。如今,行走在大连乡村,移步则换景,处处有风光,生态宜居的环境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文 杨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