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年夜饭没了猪肉,还算年夜饭吗?
2020的春节,猪肉价格无比坚强地站在30~40元的高位上,大家都说“快吃不起猪肉了”。
在另一边,生猪养殖户们也看着数字,一边欢喜,一边心脏提到了嗓子眼。
猪价波动,从来都是难以预料。一升一跌,关乎大众三餐,更关乎养殖者能承受的风险。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成为整个行业一直努力的方向。
这次,好消息终于传来:
2021年1月8日,全国首个活体交割期货品种——生猪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当天,平安产险成功落地了首单期货版生猪价格及收益保险项目。
这个动作,有三重含义:
新:
是“保险+期货”首次以生猪为保险标的、以期货价格为保障依据的金融支农创新模式。
稳:
将有效兜底养殖户经营风险,化解生猪市场风险,保障生猪稳定供应。
补:
填补了合理分散价格风险的空白,是对我国传统农业保险的必要补充和有益探索。
接下来,我们详细说说——
用什么罩着二师兄?
“保险+期货”,可理解为一种目标价格类保险,是为保障农业生产开辟的“新路”。
2016年以来,“保险+期货”模式连续在中央一号文件“上榜”。常见的天然橡胶,家里的白糖、大豆,嘴边的苹果、玉米等,都有了“保险+期货”项目。
但像“二师兄”这样活蹦乱跳的,以前还真没有。
以往,生猪虽说是农业界数一数二的角色,但说到价格风险保障,却迟迟没轮到。
但这次总算扬眉吐气:平安产险落地的项目,是“保险+期货”首次以生猪为保险标的、以期货价格为保障依据的金融支农创新模式。
这也是平安响应国家号召,开展“农业保险+”的一次新尝试。
二师兄,可要坐稳了
落地生猪“保险+期货”模式,可不光是为了“二师兄”的面子。
一直以来,“二师兄”作为餐桌常客,无时无刻都在牵动着我们的嘴心。
因为猪也会生病,也要吃饭,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猪周期”始终存在,“猪肉自由”偶尔还是难以实现。
比起妈妈们在市场上“望猪兴叹”,生猪养殖户及养殖企业看着过山车一样价格,那才叫一个惊心动魄。
为此,国家积极帮助“二师兄”跑进期货市场,让养猪不再像刮刮乐一样刺激。
平安产险推出的生猪“保险+期货”模式,正是在期货行业的风险管理优势上,再给生猪市场上了一把“安全锁”。
联合多方力量,以期货市场价格(非现货市场价格)作为保险产品中的“价格指数”确定目标价格和赔付标准,更加精准反映未来市场预期,有效保障生猪养殖者收入稳定;
同时,引入同在期货市场有相应产品的生猪饲料价格,帮助养殖户及时了解未来生猪市场价格走势,合理调整养殖规模和饲养周期,降低养殖风险。
比较难懂,但记住两点就好:规避猪价下跌风险、保障养殖户收入。
如此一来,养殖户能放心养了,妈妈们也能随心买了!
这里的二师兄先享福了
目前,平安产险已在青岛、河南、四川等地区,为当地生猪养殖户及养殖企业带去福音。
在青岛莱西,平安产险落地政策性生猪价格保险——
项目保费由当地政府补贴60%,养殖户只需缴纳40%。共有1600只“二师兄”获得价格保险,提供风险保险480余万,财政补贴效应放大24倍,生猪养殖企业更有干劲了。
在四川,平安产险将落地期货版生猪收益保险——
将生猪“保险+期货”模式与扶贫进行有机融合并在企业落地,不仅规避了生猪现货价格下跌的风险,还能通过饲料端价格锁定,与出栏价格保障形成组合拳,从“吃饭问题”到“养娃问题”通通解决,避免贫困户再度返贫的风险。
看见“二师兄”的身价终于有人罩着,有养殖企业负责人激动地说:
“可以放心大胆的扩大规模了!”
是的,平安未来将推动生猪“保险+期货”项目可持续发展,并探索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农业保险产品。
不仅是“二师兄”,也助力整个农业,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