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楼劝架领回一件“差事” 她带头一做就是11年 这支“四点半妈妈团”专为分身乏术的家长分忧
孩子放学了,家长没下班,又没有亲属能帮忙,往往只好将孩子放到托管班。可在沈河区万莲街道清泉社区,有一个“四点半妈妈团”,专门帮助这样的家庭接孩子放学。4月15日,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如今,这个爱心团队已经发展到近50人,除了六七十岁的老人,也有爱心家长加入其中。
组建“妈妈团”缘起一次劝架
今年70岁的高桂华,是“四点半妈妈团”的发起者。每天16时多,她就准时从家中出发。“我每天帮两位邻居接孩子,都在泉园二校。”高桂华说,其中一个孩子被她唤作“二宝”,其哥哥“大宝”是她第一个接放学的孩子,如今已经是大学生了。
说起为啥接孩子放学,还得从一次劝架开始。2010年,正在家中休息的高桂华,听到楼上激烈的争吵声。“有什么事好好说,这么吵别吓着孩子。”热心肠的高桂华登门劝起了架。原来,小两口平时工作都很忙,因为无法按时接孩子放学发生了争吵。这样的争吵已经发生不止一次,问题却始终没有解决。
“这么地吧,我现在退休了,也没什么事。你们要是信得过,以后孩子我负责接。”高桂华脱口而出,小两口当时都冷静下来,一个劲儿地说:“太添麻烦了。” 第二天起,高桂华就开始接“大宝”放学,一老一小的身影也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
队伍从4个人发展到近50人
考虑像这样的家庭还有不少,高桂华干脆找到社区干部说出想法:“我想组建个爱心妈妈团,专门帮这样的家庭接孩子放学。”高桂华率先发展了3位老邻居加入团队。清泉社区也充分整合利用辖区资源,招募居民中的在职党员、退休教师、周边学校的志愿者及学生家长加入团队,如今这个爱心团队已经发展到近50人。
清泉社区潘颖介绍,爱心团队成立之初,大家以单元楼为单位走家串户地做宣传,现在社区早已开通了手机群,家长们只要通过手机在群内进行预约即可。目前,社区共有10多个孩子需要接放学,均来自育鹏小学和泉园二校。除了高桂华负责俩孩子外,其他孩子都是一对一被接回到社区。在社区里,孩子们会集中在一起看书或写作业,也会有志愿者陪伴或辅导作业,直到最后一个孩子被家长接走。多年来,大家风雨不误,成为孩子们口中最可爱的大朋友。
社区第二课堂助力孩子学习
2015年以来,清泉社区充分利用辖区资源,整合自有志愿者力量,并引进硬笔书法家协会、住友围棋等社会组织,将“四点半妈妈团”打造成为一个校外的第二课堂。
潘颖介绍,“四点半妈妈团”不再局限于单纯地接孩子、管孩子,而是要给孩子们营造温馨的成长环境,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生活。为此,社区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课后辅导,并利用课余时间穿插开展书法、美术、文学、围棋、心理健康教育等培训讲座以及各类集体活动;组织孩子们参观社区微型消防站,让他们利用模拟系统学习使用灭火器,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及逃生常识。清泉社区二楼的“爱心妈妈图书室”也成了孩子们放学后的学习活动场所。其间,泉园市场一位居民会依照孩子们的口味提供送餐服务,只要5元钱就可以吃饱吃好,孩子们不用再饿着肚子等家长来接。
邻里关系融洽堪比一家
“有了社区志愿者,解决了我们双职工家长的燃眉之急,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孩子放学有人接,我们也能安心地工作。”童童的家长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为了表达感激,很多家长张罗请“妈妈团”成员一起吃饭,有人私下还送上了红包,但都被拒绝了。“我们社区的邻里关系特别好,我们岁数大的体谅年轻人的不容易,能帮点就帮点,不用客气。”高桂华说,如今,自己再见到“大宝”,就像看到自家孩子一样,“大宝”有时候还调皮地叫她“高姨”。“我说不许这么叫,他说要让我年轻。”高桂华笑着说。(沈阳晚报记者 刘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