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企稳回升 提质增速 主要指标两位数增长 “十四五”首季沈阳经济实现“开门红”
本报资料图片 摄影记者 王勇
GDP同比增长15.5% 工业生产连续12个月正增长近日,沈阳市统计局发布2021年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综述,年初以来,沈阳市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克服局部疫情影响,全市经济企稳回升、提质增速,主要经济指标两位数增长,实现“十四五”首季良好开局。
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52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5.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5.5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453.4亿元,增长29.7%;第三产业增加值1024.3亿元,增长10.8%。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5%,工业生产连续12个月保持正增长。重点行业增长面达九成以上。37个大类行业中34个正增长,增长面达91.9%。其中,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分别增长76.1%、42.8%、12.2%。重点企业增长显著。68户重点企业中54户正增长,占79.4%,25户增长50%以上,占36.8%;全市大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78.2%,增长45.3%。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提升。1—2月份,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3.4倍,已连续10个月保持正增长。主要行业中,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分别增长6.5倍、37.5%、72.9%和3.7倍。
从服务业来看,1—2月份,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76.0亿元,同比增长16.1%。大部分行业恢复超疫前水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71.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17.6%,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118.3%,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增长105.5%,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增长22.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30.7%。
固定资产投资逐月回升
民间投资增长较快
固定资产投资逐月回升,民间投资增长较快。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6%,增速比1—2月份提高9.6个百分点,延续逐月回升态势。一产、三产投资增长较快,二产投资降幅收窄。第一产业投资增长69.1%;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6.9%,降幅比1—2月份收窄15.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4.0%。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由负转正。全市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15.9%,比1—2月份提高24.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39.3%,占全市投资的71.1%,比上年同期提高11.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3.8%,房地产业投资增长60.5%。
消费品市场加速复苏
升级类消费增势较好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6.2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季度环比提高11.5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复苏势头明显。3月当月,限额以上住宿业客房收入增长193.6%,比1—2月份提高178.1个百分点;限额以上餐饮业餐费收入增长64.6%,比 1—2月份提高45.5个百分点。
此外,升级类消费增势较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27个商品销售品类中,汽车类零售额增长58.0%,针织品类增长56.1%,饮料类、烟酒类、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书报杂志类分别增长17.2%、48.6%、39.8%、231.2%和263.6%。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消费价格涨幅逐步回落
消费的复苏,一方面源于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效应的释放,另一方面源于居民收入的提升。一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63元,同比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02元,增长10.1%。
从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看,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7%,涨幅季度环比回落1.6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5%,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2.6%,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信、衣着和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小幅下降。
从财政收入来看,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5.3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税收收入159.0亿元,增长16.8%;非税收入46.3亿元,增长45.4%。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7.8亿元,同比下降17.4%。其中,农林水事务、节能环保、教育、住房保障支出分别增长41.2%、24.1%、14.1%和17.8%。(沈阳晚报记者 方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