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云”传播让更多人共享丰富文化资源
来源:辽宁日报  |  2021-05-26 09:41:27

  原标题:提升国内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云”传播让更多人共享丰富文化资源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文艺1

“云”上欣赏芭蕾舞剧《八女投江》

  核心提示

  “云”观影、“云”展览、“云”剧场、“云”课堂、“云”健身、“云”讲座等, “云”成为文化传播重要载体。如何利用“云”推进乡镇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数字化如何助推乡镇文化发展,从而打造覆盖乡镇的公共数字文旅服务平台,打通文旅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

  近日,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效能提升工作交流会在沈阳召开,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与会专家认为, 在5G时代,抓好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包括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融合发展,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高效化来促进公共数字文化的服务,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推进“均等化”,满足大城市、大农村老百姓高品质文化生活。

  “云”成为公共文化传播新空间,辽宁文化“云”成为辽宁省文化信息宣传的新窗口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重要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通过加强对文化站效能抽查、暗访,试运行文化站监管和服务平台,部署加强文化站管理工作,为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和“公共文化数字建设”,在国家公共文化云升级改版基础上搭建了公共文化云基层智能服务端。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文艺2

“云”上看话剧《水晶之心》

  “十三五”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发展中心”)依托文化共享工程等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覆盖全国的六级网络传输体系与服务体系,联合各省搭建了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各地相继开展地方文化云建设,文化馆行业分五批次88家单位开展了数字文化馆建设试点,初步构建了互联互通、标准一致的公共数字文化平台。按照安全、便捷、权威、丰富、开放的原则,发展中心坚持用户导向,对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进行改版提升,突出全民艺术普及服务功能,构建以看直播、享活动、学才艺、订场馆、读好书、赶大集六大功能为核心的全民艺术普及云服务体系。

  作为辽宁省文化信息宣传的新窗口,辽宁文化“云”是由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所属分支机构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负责总体技术维护,集文化信息宣传、公共服务、文化产业、文旅融合于一体的具有辽宁地方特色的一站式文化服务平台。在平台上的热点推荐、荟文化、看直播、赏精品、约活动、学艺术、享阅读、逛展览、乐旅游、淘文创、文化号、特色专题、志愿服务和个人中心等板块,通过“PC+手机H5”双端实现“互联网+”与文化行业的融合模式。其中,文化号作为一大特色,整合了图书馆、文化馆、专业艺术院团、文博考古、美术馆、非遗、文学、旅游等文化机构资源,为融媒体宣传矩阵、大数据分析奠定了内容基础。

  据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梁海燕介绍,辽宁文化“云”自2019年上线试运行以来,目前平台共发布了7343条内容,直播77场活动,200多万人次观看直播;62个场馆,233个主题活动,平台注册人数16万多人;辽宁省博物馆参观预约 600多场,共计预约21万人次。此外,沈阳故宫的讲座也通过辽宁文化“云”平台进行预约,总访问量达500多万人次。

  辽宁文化“云”联合社会主流媒体平台不断增强传播力,致力于打造具有辽宁地区文化影响力的融媒体宣传矩阵。为更好地实现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效能提升,辽宁文化“云”将结合区块链、5G、VR、人工智能推荐等前沿技术,推出群众喜爱的产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比如村里人在家门口就有戏看,而且有好戏看,文化享受一点儿不比城里人差。

  让“云”文化深入人心,并不只是简单重复已有文艺样式或是人“云”亦云, 要深挖地域文化优势

  “云”文化不能高在“云端”,要打通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公共文化的优质资源共享。

  张桂刚是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院副院长、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他从大数据方面进行了分析。他说,共享工程自2002年开始,近20年时间,从国家公共文化云统计看,基层百姓对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感兴趣,发展中心将这些公共文化的优质资源推给老百姓,推给乡村的基层站点。全国各地老百姓喜欢的地域文化很不一样,比如江浙一带喜欢昆曲,北方喜欢二人转。但也有交叉,比如辽宁的话剧、歌剧、芭蕾舞在全国都很有名,其中《父亲》《苍原》《八女投江》等剧目,从国家公共文化云后台可以看到,这些剧目深受全国观众喜欢,我们就加强推送。文化聚民、文化悦民、文化惠民,使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新理念、新载体、新内容、新方法实现线上线下文化惠民的跨界融合,共享文化信息资源、提供公共服务、拓展服务范围,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如何拓展“云”文化?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效能提升工作交流会上,全国遴选了5个地方乡镇综合文化站做经验交流。河南省许昌市积极探索“互联网+”管理服务新模式,通过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全市基层文化设施和机构的监督管理、服务及考评;昆山市陆家镇通过打造文化设施“三级网络”、特色文化“三张名片”、数字文化“三个平台”,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乡镇综合文化站高质量发展;中山市小榄镇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常态化社会化发展,形成“一线双节三特色”的文化活动机制和“三社联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志愿者)的服务模式。

  文化“云”让文化从自上而下的输出变成平等交流,降低大众参与文化创作的门槛,激发大众之间的互动,引起情感共鸣。

  让“云”文化深入人心,并不只是简单重复已有文艺样式或是人“云”亦云, 要深挖地域文化优势。

  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中,咸祥镇文化站精心打造了原生态民谣《咸祥渔腔·快乐抲鱼人》,还原了原生态捕鱼归来喜悦丰收的场景。26位平均年龄73岁的老人手操各式民间乐器,边演边唱边跳,质朴率真。这个节目,至今已在省、市各级“村晚”和才艺大赛、网络活动中演出50余场次,是该镇鲜亮的文化名片。就是这个咸祥镇,17个村,村村有村歌,配合着村容村貌的自制MV,村民自豪地唱着村歌,称得上是“唱支村歌给党听”。

  还有,辽宁农民李春军举办了26年农民“村晚”,通过文化云直播,深受全国观众喜爱。

  什么时候公共文化解决了随时、随地、大众性的问题,那才是老百姓欢迎的“云”文化

  当下,人民群众接受信息和服务的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多元,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一方面难以满足数字化时代人民群众多样的基本文化需要,另一方面公共文化难以真正实现均等化和标准化。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手段、平台、内容等带来创新和升级的契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楠说,从整个国家的角度上讲,实际上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差异化的,这给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带来很大难度。比如90后、00后、10后的加入与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呈现出明显的不适,这些被称为“网络空间的原住民”在文化接受习惯、文化内容、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和敏感度等方面更为多变多元,“云”文化恰能满足这些人的文化享受和文化交流需要。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文艺3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效能提升工作交流会现场 辽宁日报记者 杨竞 摄

  创新是文化的灵魂,要让文化生根发芽,必须摈弃口号式、灌输式、作秀式的普及,多些互动,让百姓成为文化的受益者和传播者。辽宁文化“云”为提高大众参与度,特设定多种大众参与与反馈模式,诸如在线直播、线上评论、调查问卷、线上报名、线上投票、预约反馈、服务评价、供需对接、积分兑换等。

  文化力量助推乡村振兴,要以文化“云”为依托,从“云端”走向乡间、走向生活,接地气、聚民气。

  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院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金勇说,加快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大众需要什么样的“云”文化值得深思,在5G时代,如何抓好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包括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融合发展,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高效化来提升公共数字文化的服务,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推进“均等化”,满足大城市、大农村老百姓高品质文化生活。

  金勇说,什么时候公共文化解决了随时、随地、大众性的问题,那才是老百姓欢迎的“云”文化。(辽宁日报记者 杨竞)

编辑:王巍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