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护一泓清水 “润”七城百姓
来源:辽宁日报  |  2021-06-08 10:53:51

  原标题:护一泓清水 “润”七城百姓 ——抚顺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守护大伙房饮用水水源地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抚顺1

大伙房水库坝上景色 郑永争 摄

  核心提示

  6月的辽东山区,绿树擎天,山花烂漫。沿着密林中的公路一路前行,一幅幅生态美景从车窗外掠过,远处的大伙房水库犹如一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崇山之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抚顺市大伙房饮用水水源地担负着沈阳、大连、鞍山、抚顺、营口、辽阳和盘锦7个城市人口的生产生活用水的供水任务,总库容量近22.68亿立方米,供水地区人口占全省的52%,经济总量占全省的80%。

  “十三五”期间,抚顺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最严厉的退管措施全力保护好大伙房饮用水水源这一泓清水。通过实施环湖截污、搬迁关闭、矿山整治、面源污染治理、河道治理、生态廊道建设、治理过度开发等举措,实现了从“环库周边开发”向“搬迁退耕还草”转变、从“库区环境整治”向“流域生态治理”转变、从单纯的“污染排放防治”向“环境风险防控”转变,确保了一泓清水“润”七城。

  实施一级保护区封闭管护

  6月6日,记者走进大伙房水库库区,一片青山碧水映入眼帘。晨曦照耀下的湖面金光粼粼,罕见人烟的幽静让周边林中鸟语更显清脆,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眼前一望无际的绿树青草,带来的不仅仅是绝佳的风景,它还如同巨大的绿色屏障,掌控着大伙房水库生态系统的平衡。

  “前面就是一级保护区了,已经退耕还湿了。”抚顺县上马镇李家村村民郭松说。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前方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湿地,成群的鸟儿嬉戏追逐,发出欢快的叫声。

  “我家原来有3亩旱田就在隔离护栏的那一边,退耕还湿后,政府每亩地每年给1000元。”郭松告诉记者。

  李家村位于大伙房水库北岸集水区,离水库仅五六百米。保护水源,退耕还草,郭松非常赞成,“你看现在多好,到处是绿树青草,水清了,环境也美了。”

  为了保护这道绿色屏障,2013年年底,抚顺市全面启动大伙房水源综合治理工作。一级保护区实行退耕自然封育、畜禽养殖退出、移民搬迁。

  目前,抚顺已实现了对一级保护区封闭管护,一级保护区内3万亩土地实施退耕还草并建立补偿机制,生态恢复成效明显;对一级保护区内的村民进行生态移民搬迁,确保“搬得出,住得稳”;完成了对一级保护区畜禽养殖(户)的搬迁和补偿;实现了大伙房水库库区内网箱养殖全部退出;完成环库周边502.5公里封闭围栏工程建设,相关县区成立管护队伍并初步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实现了对一级保护区全方位监控。整合保护区内公安、环保、交通和水库管理局等单位72个监控点位的监控数据升级联网,重点对一级保护区实施全方位昼夜监控预警,实现了保护区内道路、桥涵等重点部位的安防。

  构筑环境安全硬防线

  6月5日8时30分,大伙房水源地巡查队岳彩生等5人对大伙房水库库区水域及周边进行常规巡查。当巡查至水库北岸羊角沟一带时,发现有漂浮物停留岸边的情况,巡查队随即将情况反映至水源保护二队,水源保护二队立刻派出10人清漂队伍在20多分钟的作业时间里将约10立方米的漂浮物清运完毕。

  2015年,省投资7200余万元完成大伙房水库清漂工程,在库区内共修建5座清漂工作平台、2座码头及3条清漂道路,配置高效的清漂设备,在水库布设3道拦漂网,提高水质监管能力和清漂工作效率。

  为了保护大伙房水源地,抚顺市建起了层层防护网。“十三五”期间,抚顺市结合大伙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整工作实际,印发《大伙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风险防范工程方案》,投资4.89亿元,确定了192项风险防范措施,全力筑牢大伙房水源地环境安全的硬防线。针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道路穿越的突发环境风险,抚顺市加强穿越一级保护区8条道路的交通运输管理,严禁运输有毒有害物品车辆驶入大伙房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通过在穿越道路上建设导流槽及应急池,设置警示标志,禁止危险品运输车辆通行,有效防范危化品运输车辆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突发环境风险事件;编制修订了《抚顺市大伙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预报预警突发水环境风险,防患于未然,全面保障了饮用水水质安全。

  抚顺市还完成了大伙房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浑河、苏子河和社河3条主要入库河流河道整治、生态带防护及涵养林工程建设。实施河道封育,在水源保护区内重点治理了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35条河流和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26条河流,提升了保护区生态环境水平。建成社河河口、浑河流域英额河、苏子河源头等7个重点生态湿地,使其与河流生态带及河道周边景观共同形成河道生态景观系统。

  目前,抚顺市大伙房水库上游3条入库河流及其流域考核的6个断面均达到Ⅱ类水质标准,水质达标率100%。

  让百姓捧上生态“金饭碗”

  抚顺县上马镇四家子村,整齐划一的农家院赏心悦目,清澈的小河沿村流淌,一幅整洁清新的山村画卷映入眼帘。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抚顺2

大伙房周边乡村整洁一新,风景如画 (资料片)

  为了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四家子村转变种植模式,从2015年开始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有机农业。

  “去年收入30多万元,今年还得扩大生产。”清原满族自治县英额门镇椽子沟药农黄喜春满脸喜悦地说,他家种的100多亩龙胆草今年喜获丰收,通过专业合作社统一销售,价钱涨了不少,每公斤达到45元。

  “全村95%的农户都种龙胆草,年人均收入5万元。”椽子沟村党支部书记季宗英说。依靠龙胆草产业,村民们住上新房,买了小轿车,开着轿车去农田,已成当下村里一景。

  大伙房水库水源地流域保护区内土地种植面积约为86.6万亩,主要以旱地种植为主,约占种植总面积的74.3%;水田约占种植总面积的17.13%;园地种植较少,约占种植总面积的5.2%。

  为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抚顺市积极开展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和试点基地工作,通过调整保护区内的农业生产方式,改变种植结构,建设有机和绿色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实现保护区内有机农业生产示范区化肥、农药零施用和绿色农业生产示范区化肥、农药减施和限施,从源头上防控农业面源污染。目前,抚顺优质米种植面积保持在22万亩,食用菌生产规模1.65亿段,中药材生产规模102万亩,山野菜生产规模23万亩。全市建成绿色食品企业66家、绿色有机农业生产基地24.5万亩,在新宾满族自治县打造了以短梗五加生产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抚顺县打造了大伙房牌黑木耳等食用菌深加工产业基地,清原县打造了龙胆草等万亩药园,东洲区打造了万亩葡萄长廊。

  垃圾分类减量让环境大变样

  沿大伙房水库一侧的公路北行,可以看到入水库支流之一的苏子河。河道旁的一处山坳里有个小山村——新宾县上夹河镇古楼村。干净、原生态,是这个村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我们村里老人、小孩都知道垃圾分类,也都会做。”采访中,村民付莲琴告诉记者,家家户户都有小粪堆,将厨余垃圾沤肥。小孩子到外面玩,吃剩的果皮都会带回家,放到肥堆里。

  村党支部书记谷怀春介绍,村里实施垃圾分类,为了便于村民们理解、记忆和操作,按照属性,将废弃金属制品、废家电、剩菜剩饭、家禽粪便、电池、塑料、砖瓦、残土等垃圾分为五类进行分类回收,大多数垃圾可就地消化。前几年,每周得拉走差不多10车垃圾,现在一周收一次垃圾,半车都没有。

  为防止生活污水、垃圾污染饮用水水源,“十三五”期间,抚顺市在保护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中开展饮用水源保护、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4类项目建设,建设20个污水处理设施和2座垃圾处理分选场。陆续投入运行了红透山镇、清原镇、南杂木镇等8座污水处理厂,目前设计的总处理能力约为5.13万吨/天。

  保护区内基本实现了畜禽养殖粪便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抚顺市出台《贯彻落实辽宁省千村美丽、万村整洁行动畜禽养殖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专项行动方案》。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现有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其中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推进42个建制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农业农村污染综合整治,在抚顺县建成2个垃圾综合处理场,建立保护区内垃圾处理处置体系,截至目前,保护区内的行政村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体系全覆盖,农村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乡镇污水处理全覆盖。2014年至2019年期间,抚顺市对保护区内的抚顺县上马镇、清原县北三家乡等13个乡镇以及医院、学校、居民集中区等建设了25座污水处理设施,目前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100吨/日,实现了乡镇污水处理的全覆盖。

  链接 

  目前,抚顺市大伙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抚顺部分)范围主要包括抚顺县、新宾县、清原县和东洲区所辖的22个乡镇254个行政村,人口约47万人。

  水源地保护区(抚顺部分)总面积5403.41平方公里,其中:一级保护区面积为100.51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面积为220.19平方公里,准保护区面积为5082.71平方公里,大伙房水源保护区面积约占抚顺市国土总面积的48%。(辽宁日报记者 周明 崔振波

编辑:黄非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