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丹东老品牌重生记
来源:经济日报  |  2021-07-09 10:43:27

  孔雀表、黄海汽车、康齿灵牙膏……在辽宁丹东,不少老字号、老品牌曾红极一时,不过必须承认的是,这些成就大多停留在记忆中,有些品牌如今“半死不活”甚至销声匿迹。丹东老字号、老品牌为何“沉寂”了,又将如何“重生”?

  孔雀表、黄海汽车、康齿灵……辽宁省丹东市的老字号、老品牌曾经辉煌过,但也一度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如今,凭借技术创新、产业链升级、体制机制改革,老字号企业正在破茧重生。

  跌宕起伏多沉寂

  “孔雀好,孔雀好,孔雀飞来不落脚”。上世纪80年代,孔雀表在大江南北可谓家喻户晓,曾经“一表难求”。

  辽宁孔雀表业有限公司前身是辽宁手表厂,始建于1957年。1973年生产了“红旗”牌统一机芯手表,此款手表后来更名为“孔雀”牌。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是丹东手表产业发展的鼎盛时期,享有“孔雀飞来不落脚”的美誉,与上海、天津并称为国内三大手表生产基地。1986年,辽宁手表厂手表产量达到385万只,位居全国第二位,当年利税1.2亿元,在册职工1.2万人。

  今年65岁的武志荣是辽宁孔雀表业有限公司工具厂职工。1978年刚刚下乡回城的他来到表厂工作。“当时厂里工作环境干净,手表生产技术高超,能在这里工作让人羡慕。可是后来,唉……”面对记者,武志荣连发感叹。如其所言:乐也手表,悲也手表。

  进入上世纪90年代,电子表发展势头迅猛,对全国机械手表行业形成巨大冲击。然而辽表的产品却没能跟上市场变化,丹东手表工业不断衰落,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为重振丹东手表产业,2008年7月,辽宁天赐集团收购辽宁手表厂,成立了辽宁孔雀表业有限公司。然而这条改制之路并不好走。

  不只是“老孔雀”,丹东还有不少老字号企业同样几经起落。

  今年3月18日,首批6台黄海新能源客车在丹东港装船发往韩国,这是继2020年黄海客车销往韩国34台客车后的又一次成功交付。目前,在韩国首尔、釜山等地都有黄海客车的身影。

  曾经的黄海客车一直走在汽车市场的前端。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轻型车工厂总装车间主任高明回忆,改革开放初期,从城市到乡村,从崇山峻岭到大漠戈壁,都曾遍布“黄海”的足迹。几十年来,黄海客车、黄海皮卡、黄海特种车辆等穿梭于旅游景区、机场码头、工地厂区。

  然而,面对全球汽车制造变化新格局,曙光汽车在新能源、智慧互联等潮流趋势面前,却失去了嗅觉,放慢了脚步。

  “曾经令曙光人引以为傲的技术积累、产品优势以及品牌美誉,正在或即将被其他车企赶超,这是曙光必须正视的问题。”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春庆坦言,一方面受高铁迅速发展影响,近年来整个客车行业都在下滑;另一方面,公司自身股权重组,发展客车的相关战略几经调整,企业发展相对缓慢。

  与孔雀表、黄海客车相似,知名老品牌康齿灵也经历了辉煌与低谷。

  丹东康齿灵牙膏有限公司前身为丹东化学厂,始建于1952年,是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该公司总经理王宏伟介绍,1967年康齿灵成功研制出第一支中草药牙膏,1971年正式批量生产,产品质量在当时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但上世纪90年代,外资日化品牌强势进驻中国市场,由于产量大、价格低、注重推广营销等,外资企业快速抢占了牙膏市场份额。一时间国产品牌难于招架,不少牙膏厂家陷入经营困局。

  丹东康齿灵牙膏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宁直言,当时康齿灵和大多数国产品牌牙膏一样,只专注于产品研发与生产,在营销方面几乎是空白的,原有的经营模式也无法适应市场变化。同时,由于体制不够灵活,固有模式难以打破,企业经营频频陷入僵局,从2004年开始的10年时间里康齿灵先后四次被转让。

  盘活资源再出发

  孔雀表、黄海客车、康齿灵的“沉寂”,一直是企业老员工们难以释怀的心结。如何破茧重生,找回丹东老字号、老品牌的昔日辉煌?

  老品牌振兴,离不开企业自我革新,找准目标定位是关键一步。

  近年来,孔雀表业专注于陀飞轮手表制造工艺,从“芯”出发,再度“开屏”。辽宁孔雀表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威告诉记者,围绕市场需求,孔雀表确立了“精密制造”的核心理念和“柔性、定制、品牌化”发展战略。“我们的目标就是让中国的品牌手表都跳动中国‘芯’。”

  有了目标就有了发力方向。“我们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品牌价值,通过扩大市场规模提升品牌影响力;通过控股境内外相关企业,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团队,拓展国内外市场;通过与知名外观设计、外观制造企业的战略合作,创新产业链,创建了服务于全球成表市场的运作体系。”杨威对孔雀表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老孔雀”终于迎来了再度开屏。2012年,孔雀表业的机芯产量首次突破10万只,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过亿元,结束了企业长达20年的亏损。2015年至2020年,企业销售收入以每年不低于20%的增速不断攀升。2020年孔雀表业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税后净利润5000万元。

  老品牌的振兴,须以提升产品竞争力为前提。

  王宏伟告诉记者,在经营过程中,康齿灵将产品精准定位在“牙龈专效护理产品”,坚持功效型牙膏产品开发理念,并不断加大对产品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持续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在创新发展过程中,我们集合了各方面优势资源,与相关科研院所及国内外技术前沿科技公司共同开发合作,产品向高品质、专业化领域发展。”王宏伟说。此外,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企业也要顺应市场需求,打破以往的单一模式,实现多元化经营。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为了让康齿灵这一老品牌得以焕发新生机,经营者为其量身定制了品牌发展规划,通过精准对接优质的销售渠道、平台资源,形成日益完善的研发、生产、销售经营链条,提升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谈到如何再次擦亮曙光汽车的品牌,张春庆说,“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对于曙光股份如此量级的汽车制造企业,开展一场变革绝非一个简单的‘外科手术’就可以‘药到病除’”。张春庆告诉记者,一方面,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把产品做好,“2020年,我们将运营总部迁至北京,成立了北京研发中心,招募了数十名业内顶尖人才,组成北京研发团队,打造更优质的产品,提升黄海汽车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刀刃向内自我革新,在组织架构和营销模式上寻求变革。曙光将皮卡、客车等业务的研发、采购、销售整合到一起,握指成拳,聚合发力。

  “此外,作为擦亮曙光品牌行动的核心举措之一,我们还在营销和宣发方式上不断创新,曙光品牌在‘两微一抖’和众多媒体平台高频曝光,品牌影响力正在大幅提升。”张春庆说。

  擦亮品牌向未来

  让丹东老字号、老品牌发新芽,盘活资源仅是第一步。不少企业依然面临着东北企业振兴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如很多企业面临产业链条缺失,创新能力不足,对外开放水平不高,以及“孔雀东南飞”后如何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等问题。

  记者调研发现,丹东老字号企业主要集中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仪器仪表产业、专通用装备产业、纺织服装产业4条主产业链上,但在这些传统优势产业领域,仍存在产业链条缺失的短板。

  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为例,丹东在汽车核心零部件及关键系统研制生产方面仍存空白。发动机、变速箱、系统总成等核心部件及系统生产能力缺失,亟须补齐产业链短板;增压器产业缺乏设计能力,基本处于来图、来样加工和测绘仿造阶段,燃料电池汽车研制仍处于规划阶段。

  而在仪器仪表产业链领域,虽然丹东已拥有核仪表、煤气表及卡表、高档手表机芯等一批高水平产品,但也同样面临产业链条缺失情况。比如,大型成套装备研制生产能力不足,对完善产业链的带动作用不强,多为细分领域的小型装备,难以形成链式发展;高频高压发生器、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无法自主生产,仍然需要对外采购等。

  丹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朱江认为,加快推动老字号改造升级,振兴传统优势产业,必须要补齐产业链缺失的短板。首先要建立健全组织架构,保障责任落实到位。通过建立“专班班长+产业链链长+分产业链链长”的工作推进架构,推动“老字号”4条主产业链和15条分产业链快速发展。其次,要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整合全市优质资源和要素,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制定详细的扶持计划,多角度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升级。此外,还要加强老字号改造升级项目载体建设,推动全市开发区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软硬件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主导产业发展。例如,围绕建设国家级测控仪器产业基地,大力推动仪器仪表产业发展;围绕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和增压器产业基地,进一步完善汽车及零部件领域的上下游产业链等。

  科技创新在丹东振兴发展全局中的核心战略地位愈发突出。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建议,要集合资源建设创新设施,高起点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深化产学研合作,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瞄准产业链、供应链关键共性技术难题部署创新链,不断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

  人才储备不足的现实也阻碍着丹东传统优势产业升级的脚步。以仪器仪表产业为例,作为多种基础学科高度综合的产物,仪器仪表对技术的要求很高。缺乏优秀科技人才队伍,将制约仪器仪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擦亮老品牌、改造升级老字号,用好人才这一“第一资源”是关键。在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副教授张永冀看来,梧桐花开凤自来,要通过股权激励、住房生活补贴等提高福利待遇,改良“土壤”环境,为人才发展搭建平台。通过集聚“人才力量”,推动丹东老字号、老品牌振兴发展实现新突破。

  “此外,开放度低、开放滞后也是制约丹东老字号、老品牌发展的突出因素之一,丹东既沿海又沿边,是拥有边境口岸、机场、高铁、河港、海港、高速公路的城市,要用好这些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东北对外开放新前沿。”张永冀说。

编辑:黄非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