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引擎”发力:“智造沈阳”体格更健壮 含金量更足
来源:沈阳日报  |  2021-08-17 10:44:16

  编者按

  五年凝心聚力,五年昂首前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时间里,沈阳全市上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部署,在市委正确领导下,务实奋进,合力攻坚,开创了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在喜迎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之际,本报即日起围绕沈阳市五年来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的新成就、新进展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十三五”时期,沈阳通过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调整经济结构,促使制造业强起来、聚起来、融起来,脚踏实地、心无旁骛地从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迈进,从“沈阳制造”向“沈阳智造”进发,努力成为“数智辽宁”的排头兵:

  量的较快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8%,有效投资不断扩大,累计实施亿元以上项目4934个,完成投资7503亿元。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6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559家。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89.5万户,占全市比重96%,24家企业入选辽宁省民营百强企业。

  质的稳步提升——

  以产业发展为重点,沈阳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装备制造业产值比重由16%提高到2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由15.9%提高到25%。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8%,占地区生产总值达62.5%。

  这几组数据,折射出沈阳经济已经走出了最困难时期,正在迈向“量增质更优”,经济“体格”更强健,含金量更充足。

  老树发新枝:

  让工业“老字号”走出新路径

  超高精度的机床设备、先进的燃气轮机、能量超强的压缩机组……每当提起“沈阳制造”,这些重量级“选手”就会在人们的脑海里闪过。中国工程院院士柴天佑曾指出,装备制造业是沈阳当之无愧的“老字号”,是沈阳人引以为傲的“家底儿”。老产业历史久、盘子大,想要发展,需要持续激活。

  如何激活?沈阳市提出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为发展方向,以提升“老字号”智能化水平为重点,以基础能力建设、数字赋能增效、重大技术改造为突破口,实施产业规模倍增计划,加快产业基础再造、产业链提升、工业园区建设,打造新的增长极。到2025年,全市“老字号”产业规模实现倍增,到2035年,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打造万亿级产业基地,机械装备制造业向3000亿级产业基地迈进。主导产业全面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在国际价值链的地位显著提升,建设成为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如今,贯有“大国重器”名号的沈阳“老字号”沈鼓集团通过数字化转型,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企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7%,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3.3%,订货年均增长15.8%,利润年均增长57%。

  培育“新希望”:

  让工业“新字号”茁壮成长

  “老字号”家底不能丢,“新字号”培育壮大要加快。随着传统产业不断焕发新活力,新兴行业在沈阳也迎来广阔发展空间。2019年12月,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芯源微”)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成功首发上市,被业内称为辽宁省科创板“第一股”。 芯源微“第一股”,是沈阳全面振兴的新气象,正切中沈阳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要义。“十三五”时期,以芯源微为代表的集成电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为沈阳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

  为了鼓励支持“新字号”的发展,沈阳提出,以企业创新为核心,强化产业融合,加强政策引导,优化要素保障,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深化场景应用,持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促进产业数字化向纵深发展,培育壮大“新字号”产业集群,为打造沈阳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中心增添新动能。今年以来,沈阳市“新字号”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2%,比2019年同期增长12.2%,包括新能源汽车、航空、节能环保等在内的产业均实现稳步增长。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沈阳,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牵动的新发展格局正在促使产业结构悄然调整。打开上半年的沈阳产业发展“成绩单”,全市集成电路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新材料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在装备制造业领域中,涌现出一批民营高科技企业;经济增长正由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换……(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黄超)

编辑:王巍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