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沈阳总体城市设计》(草案)公开征询意见 打造“万象荟萃”的北国中枢
从卫戍边疆的侯城,到封建时代最后一座兴建的帝都;从殖民主义、功能主义互相冲撞融合的近代工商业大都市,到重点培育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国家重工业基地。透过时光的滤镜,看到的不仅是沈阳这座城市的厚度和广度,还有那份因历史积淀而厚重,因岁月磨洗而愈见辉光的独特风采。
特色是一座城市永恒的生命力。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有时不我待的创新和创造意识,让古老文化释放出崭新的时代特色。沈阳,作为一个正在由工业文明时代装备制造“优秀生”,转变为生态文明时代高质量发展“模范生”的城市,又将绽放怎样的时代特色呢?
8月19日,记者从沈阳市自然资源局了解到,经过近两年的精心编制,作为《沈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沈阳总体城市设计》(以下简称《设计》)通过专家评审。据介绍,《设计》紧紧围绕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坚守“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坚持“有风景的地方有新经济、有人文的城市有新活力”和“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园美城、以业兴城”的理念,为沈阳制定了恢宏的城市总体愿景——打造“万象荟萃”的北国中枢,提出沈阳应以山水形胜为基底,以盛京风韵为基因,以工业长子为基点,打造具有人文浸润、体现山水栖居、城河交织互融、多民族温暖共居的大气舒展浑厚的北方平原型活力宜居大都会。
目前,《设计》已形成草案,现公开征询意见。公示时间为2021年8月20日至9月18日。
引导城市系统性提升
设计水平国内外一流
一个城市没有城市设计是可能的,但是建设高质量、人性化的城市没有城市设计一定是不可能的。从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到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城市设计的重要性,再到后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城市设计技术导则》、全国57个城市设计试点,以及自然资源部于今年7月颁布的《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都突出强调了城市设计对空间整体布局、生态系统、历史文脉、功能组织、风貌特色、公共空间等进行引导管控的重要性。
城市设计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品牌,增强城市魅力、吸引力至关重要。沈阳肩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多重历史使命,面对新时期、新要求,需要以更科学的总体城市设计,引导未来城市系统性提升。
为了做好总体城市设计,让市民感受到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品质的同步提升,市自然资源局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基本原则,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王建国担任领衔设计,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与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编制,集结了规划、建筑、景观、市政、生态、交通等各专业力量共同参与。
塑造城市特色,不是无中生有,而是顺应城市天资,触摸城市文脉和历史。在调研中,编制团队大量使用数字技术,并通过对多种大数据由表及里的深层交互分析,勾勒出沈阳“动、静、显、隐”四种城市结构,洞悉城市空间发展的内在规律特征。
经过近两年分析研究,《设计》呈现了一部具有前瞻性、创造性和可实施性的总体城市设计成果,包含了解读、研判、战略谋划、核心设计、行动五个篇章,阐述了沈阳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沈阳城市发展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未来沈阳发展的核心定位、从多个维度来塑造沈阳的城市特色等四个关键性问题。
《设计》得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李晓江,以及国内知名建筑设计机构、高校的城市规划设计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的高度肯定。专家组认为,其成果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城市设计创新思路,达到国内外一流水平,其项目成果细致深入,特别是在数字技术应用方面科学先进、方法成熟,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与此同时,专家组也对沈阳总体城市设计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提出了建议:沈阳应继续提高城市品质,打造更好的人居环境、环境品质、公共服务等关键点,吸引人才和资金青睐。
回应时代要求 打造最具特色之城
从工业文明的“优秀生”转变为生态文明的“模范生”,沈阳正努力构建起“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幸福样本,引导城市发展更加注重生活价值和人本导向,一方面促进“人城产”深度链接和高度融合,一方面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为牵引,打造高品质生活环境新标杆和共建共享幸福城市新样本,让宜居宜业成为沈阳的持久魅力和核心竞争力。
《设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衔接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紧密围绕国家中心城市总目标,建设“一枢纽、四中心”,从全域自然、历史、人文生命共同体视角出发,充分挖掘“山、水、林、田、湖、草、沙、雪、城”等特色景观资源,梳理大山水格局,延续大历史文脉,重塑大都市形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具有北国“大气、舒展、浑厚”气质的美丽国土风貌。
《设计》认为,沈阳历经千年变革留下了灿若繁星的文化瑰宝,沈阳还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不但工业门类齐全,还在打造全要素创新创业生态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沈阳山水资源优越,气候四季分明,季节性、特色风貌显著。
也正因为这些优势,《设计》从战略高度上提出城市总体形象定位,即打造“万象荟萃”的北国中枢。这其中,“万象”一词原为道家术语,放在此处自然是传递出未来沈阳业态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之意。至于“中枢”,则是沈阳“十四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在初步完成的《沈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沈阳已明确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将围绕国家中心城市目标,建设“一枢纽、四中心”,即国家现代综合枢纽、国家先进制造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
事实上,为了破题“万象荟萃”的北国中枢这一定位,《设计》重点提出了“文韵盛京、绿水屏山、城塔形胜、活力家园”的城市设计理念,围绕“文、绿、城、活”四个维度,构建了包括文化资源、历史格局、山水形象、生境网络、公共空间、城市风貌、三维形态、景观廊道、活力体系、功能业态十个专题研究与体系,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设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凝练出最具沈阳特色的城市魅力。
“这次沈阳总体城市设计紧紧围绕‘文韵盛京、绿水屏山、塔城形胜、活力家园’4个关键词、16字理念,绘制出沈阳市中心城区三维形态结构‘一核两轴,文韵盛京;三环四楔,绿水屏山;四心八脉,城塔形胜;五类多片,活力家园’,展示了未来沈阳城市的样子。”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这样对记者说。据了解,《设计》将坚持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园美城、以业兴城,努力展现北方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舒展、浑厚、大气的风格。同时,《设计》还加强风貌管控,编制重要区域、路段、街区以及城市天际线、公共空间等方面设计导则,制定城市色彩基调等管控措施,用实际行动向“千城一面”说“不”,用自己的保护+创新理念,打造独一无二的城市。
坚持人民至上 邀请公众参与
谈到本次《设计》,王建国院士表示,“一方面,我们通过对城市特色的提炼,使沈阳的城市特色不仅仅体现在口号层面,更在城市空间上进行统筹落位。另一方面,我们通过量身定制适用于控规的导则内容及形式,更直接有效地将总体城市设计内容向控规层面传导。”
据介绍,做城市设计要改变过去规划中宏观的鸟瞰视角,而是做精细化设计,同时做有底线的城市设计,例如生态环境、山水格局、历史文化传承,都是城市设计需要考虑的东西,这些不受规划年限的限制,是一个城市需要一直坚守的底线。此外,《设计》依托现有的法定规划,做有用的城市设计,使之面向实施的“一张图”的管控体系,与各层次规划有更好的衔接。
《设计》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人民城市”作为工作首要原则,在具体贯彻上,重点把握了两个方面。
首先是查找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城市突出问题,紧密围绕“宜业、宜居、宜乐、宜游”,从老百姓日常最基本的需求出发,设置了反映社区安全、医疗、教育、养老、文化、体育、商服、公园等设施覆盖情况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指标,意在通过城市发展观念的转变,推动人民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逐步提高人民群众在城市里生活的舒适度和便利度。
其次是为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城市治理提供平台。此次《设计》是沈阳着眼微观、自下而上的品质提升行动。除了广泛征求各区、各部门意见外,还与社会组织开展多次公众参与活动,并开通微信公众号,搭建公众交流宣传平台;发放公众问卷,不断了解市民需求,让总体城市设计成为自下而上、面向公众的长期活动。(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