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探秘“超级工程”建设 6500吨大桥完成“空中体操”
进行姿态精准调整,完成轴线对接。
转体前对转动体系的检查确认。
对梁体外观进行检查。
俯瞰转体完成后的桥梁。
对转体牵引索的位置校正。
操作人员对转体牵引数据即时监控。
转体前施工现场全景。
9月6日凌晨,中交一航局承建的光明路延伸工程201国道互通上跨沈大线公铁立交桥施工现场灯火辉煌,总重6500吨的主体桥在时长1小时18分钟的转体过程中精准完成了75.6度的逆时针旋转,以毫米级精准对接到新建桥墩,宛若完成一套“空中体操”的动作。
该转体桥梁主跨长80米,主墩位于沈大铁路北侧,宽21.5米,总重量6500吨。设计为变高度预应力混凝土T构,采用双转体施工方法,转体角度为 75.6度。桥梁重,转动幅度大,对转体合龙的精度和线形等技术标准要求高。
为确保桥梁安全顺利转体,中交一航局三公司光明路延伸工程项目部联合专家组科学编制施工方案3项,采用平行铁路满堂支架现浇,T构箱梁截面采用单箱多室、变高度、直腹板形式,转动体系包括下承台、上承台、球绞、牵引系统和防倾覆系统组成。正式转体前,利用4台千斤顶对梁体进行称重试验,并组织1次桌面演练、1次试转,确保转体过程零风险平稳精准完成。
9月6日0时50分,按照中国铁路沈阳局批准的“天窗点”,铁路封闭,201国道互通上跨沈大线公铁立交桥启动涉铁段桥梁转体。1时整,随着现场转体指令的发出,重达6500吨的转体桥梁徐徐转动,历经正常转动、减速转动、点动转动三个阶段,最后进行姿态精确调整,于2时18分完成轴线对接。面对我国东北地区最重要、运输最繁忙的铁路大动脉,6分钟左右就有一趟列车通行,在短暂的“天窗点”,桥梁实现“跨越”。
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南起中山区人民路,北至201国道,主线全长12.1公里,建设标准为城市快速路,设计时速60公里,双向6车道,建设工期50个月,使用年限100年。包括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两个子项工程。光明路延伸工程全长约7公里,顺接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北岸接线道路,北至201国道,包括东方路、中华路、振连路、201国道4座互通立交桥和光明路隧道一处。
光明路延伸工程共涉及跨线5处,含跨铁、跨轻轨、道路等,上部结构转体桥及钢箱梁吊装等工序工艺复杂,手续办理困难,协调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同时,增加下穿隧道,采取“铣挖法”工艺,以下穿隧道的形式有效解决了大石化有机合成厂搬迁因素影响。
201国道互通上跨沈大线公铁立交桥转体成功,为光明路延伸工程全线贯通奠定基础,也成为一航局在东北地区施工完成的首座转体桥梁。工程建成后,将为大连市新增一条纵贯南北的快速通道,有效破解大连C字形空间结构形成的交通“瓶颈”,对加快大连市城市建设,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承载能力和辐射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 唐艳娟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吉存 图 潘婧雯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钟启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