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港产城融合建设现代化沿海经济强市
来源:辽宁日报  |  2021-10-09 10:18:53

  原标题:营口践行新发展理念谋求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港产城融合建设现代化沿海经济强市

营口:港产城融合建设现代化沿海经济强市_fororder_1

临港经济发展带动城市建设。王江浩 摄

营口:港产城融合建设现代化沿海经济强市_fororder_2

大港口、大工业催生大物流。营口市委宣传部供图

  核心提示

  国庆节假期,辽河老街游客络绎不绝,品读营口,这里成了首选打卡地。

  曾经,大辽河岸畔桅帆林立,辽河老街商贸、仓储、金融场店鳞次栉比,前码头后街市,催生出营口这座百年港城。城与港无缝衔接,浑然天成,繁盛一时,孕育了城市开放包容的性格和外向、合作的思维。

  向海发展是百年港城的历史性抉择。从辽河老街顺河沿海南行50公里,鲅鱼圈因现代化海港而生,大港口、大工业,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在这里汇聚。

  赓续文脉,打造辽河文化产业带;扩大开放,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十四五’时期东北全面振兴要有新突破”,站在历史节点和开放前沿,不负省委、省政府以及营口人民的厚望,刚刚闭幕的营口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确立了建设现代化沿海经济强市的目标,绘就百年港城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留根铸魂 打造辽河文化产业带

  “辽河渡口”“辽河老街”“辽滨公园”“辽河冰箱”“辽河期刊”,扎根记忆之中、融入血脉之内,“辽河”已经超越它的地理意义,成为营口文化的源代码。

  营口造纸厂依托大辽河充足水源和大辽河三角洲广袤芦苇田兴建,已有80多年历史,至今仍在生产手工宣纸。它见证了营口近现代工业化历程,堪称“半部营口工业史”。营口造纸厂现存的四座厂房、部分蒸煮锅、凸版纸机等被列入国家工业遗产,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定位工业遗产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典型代表”。

  “翻红”工业遗存,变工业“锈带”为文化“秀带”,保护修复、活化利用工业遗存,是打造辽河文化产业带的应有之义。营口造纸厂是大辽河流入营口城区的起点,沿河入海,从造纸厂到辽河渡口,遍布工业遗存、营口老港、历史建筑,成为营口深挖辽河文化内涵、讲好辽河故事,传承精神血脉的宝贵载体。

  发展辽河文化产业,把文脉接续到现代化沿海经济强市建设上来,提升“颜值”“气质”,让“文质彬彬”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内涵。着力引进一批展现河海风情要素的文化旅游和高端商贸项目,建设一批具有鲜明城市印记的地标性建筑,打出河海营口特色名片。同时,注重涵养大辽河生态,狠抓流域治理,恢复湿地;协同做好辽河国家公园建设,让河海文化融入城市发展。

  从辽河文化产业带出发,营口做好河海大文章,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北部城区以大辽河为依托,以站前、西市两区为核心,加快大石桥市、老边区一体化,打造辽河文化产业带,推动内涵式发展,加快形成新的增长极。南部城区以港口为支撑,以鲅鱼圈为核心,加快盖州市、鲅鱼圈同城化,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协同推进产业、文化、生态,建设东部山区生态屏障带,努力让东部富起来、强起来、跟上来。依托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园区,抓招商、上项目、兴产业,建设西部百公里沿海产业带。

  做强产业 推进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辽河西行入海,从入海口到仙人岛,绵延着100多公里海岸线。忠旺铝业、嘉辰集团、鞍钢鲅鱼圈新厂、嘉里粮油、康辉石化……钢铁冶金、装备制造、镁质材料、精细化工、粮油加工,大工业依港而起、大产业初具规模,撑起百公里沿海产业带,绘就营口产业版图底色。

  厚植产业基础、壮大经济总量的同时,结构偏重、“原字号”主导也制约了产业能级和临港经济发展水平。建设现代化沿海经济强市,必须在做强产业上下功夫。一方面,聚焦提升“原字号”的价值,推进总投资1200亿元的延链补链项目,积极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招引上下游配套企业,把产业链拉长、抻直、拓宽、增厚,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港前物流贸易、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改造升级“老字号”,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字号”,做精汽保、乐器、海蜇深加工三大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海洋经济,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大港口、大工业催生大物流。营口抓住港口型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两个国家级试点建设机遇,吸引国内商品交易所在营口设立期货交割仓库,建立物流服务和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吸引更多企业在营口注册、生产、交易、纳税。

  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的同时,营口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产业发展能级的努力目标:打造3000亿层级的现代化临港产业,数字经济占比突破50%,精细化工、镁制品产业跃升到500亿层级,钢铁、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进入千亿级产业序列,物流贸易企业营业收入和税收实现翻两番、物流业地区生产总值占比突破10%,海洋经济总量突破800亿元。

  强化数字化新基建,助力产业数字化场景资源开放,用数字经济赋能产业转型升级。30个智能制造和100个技改项目正加快推进,上“云”企业突破1000家;4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二级节点获批建设,新建5G基站2000个,培育“5G+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工厂20家。严把准入关,从源头上遏制“两高”项目,依法依规倒逼落后产能、过剩产能加速退出,积极推进高耗能企业转型升级。

  融合发展 做足沿海开放大文章

  百公里沿海产业带,宛如向海力挽的长弓,张力十足,蓄势待发。

  河海交融处,是长弓搭箭点、开放新引擎。高新区、自贸片区、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四区叠加”,制度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国际商品直营仓惠及区域消费者,食品化妆品保税分装、保税维修和维修再制造、冷链物流产业雏形初现、生机勃勃。“发挥自贸片区引领作用,提升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0%,全市进出口额五年累计突破2500亿元。”目标催人奋进、切实可行。

  高新区、自贸片区、保税区、产业基地、北海经济开发区、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鲅鱼圈区)、仙人岛经济开发区等国家级、省级开放平台沿海展开,发展空间广阔,土地、能源等要素配置能力强,母城服务配套成熟,港产城融合发展大有可为。

  在全省“一圈一带两区”发展布局中,营口既是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的出海口,又是沿海经济带的主轴城市。在新发展格局中,营口是东北亚经济圈、“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开放优势突出,气场强大。

  营口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在做大港口、做强产业、做优城市上下功夫,形成以港促产、以产兴城的开放发展新格局。

  鲅鱼圈区、自贸片区、仙人岛经济开发区与营口港建立长效沟通机制,推动30万吨原油码头、中交LNG接收站、疏港铁路、疏港高速公路建设,提高港口集疏运能力。营口港联合哈尔滨铁路局、沈阳铁路局、红运集团搭建的多式联运平台,推动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营,助力营口打造国际海铁联运大通道重要枢纽。

  城市随着港口壮大和产业发展而成长,城市成熟度、精气神、市政民风滋养港口和产业发展。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营口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功能品质、文明程度,让城市更加井然有序、和谐安定、高效便捷,更具市政民风之美、人文情怀之美、礼德诚信之美。

  从大辽河流经营口的起点到营口沿海南端的仙人岛,从河海之滨到东部山区,河海新营口走下蓝图、走进时代。怀河之深流,拥海之潮头,向着现代化沿海经济强市目标,百年港城再出发。(辽宁日报记者 高汉雷)

编辑:黄非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