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提升区域性金融中心引力 打造文化创意中心品牌 沈河区:依托“两中心”加快建设沈阳现代化中心城区
浑河两岸风景如画。 供图 沈河区委宣传部
沈阳金廊上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 张硕 摄
市民在中街观看民俗表演。 供图 沈河区委宣传部
朱剪炉街道组织辖区学生参观大党委共建单位党史展览厅。 供图 沈河区委宣传部
夜幕下的恒隆广场。 袁帅 摄
掩映在现代楼宇丛中的“盛京古城”景区。 供图 沈河区委宣传部
核心提示
一张蓝图干到底,加快建设沈阳现代化中心城区!
“十四五”开局之年,沈阳市沈河区聚焦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和“一枢纽、四中心”的目标任务,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及产业特点,确定区域性金融中心和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的“两中心”定位,优化产业结构,创新治理模式,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金融产业集聚 增加有效金融供给
“我们成功引进长城证券东北分公司、亚洲互联科技集团等十余家金融类机构,同时,华强、宝能等一批重大金融产业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特别是辽沈银行,实现当月签约、当月落地、当月运营,创下省级城商行设立的‘新速度’。”
今年以来,沈河区聚焦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以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为核心,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风险三项任务,着力改善和增加有效金融供给,积极发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产业链金融,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提升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
为加快产业集聚,沈河区在加强招商工作的同时,积极构建产业载体,打造19幢特色金融楼宇。其中,方圆基金大厦在制度上畅通基金入驻渠道;沈阳农商银行科技金融大厦作为省内首家由银行发起设立的孵化器,已投入运营;中韩大厦已汇聚注册企业20余家。此外,沈河区与上海金融研究院合作开展沈河区金融生态评估,与辽宁大学合作共建金融研究院,有序推进金融智力支持。
沈河区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立足服务全市主导产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增加有效金融供给,发放贷款710亿元;发放支小再贷款43笔、1.02亿元,推动沈阳地铁集团发行东北首单碳中和债10亿元。试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推动建行城内支行达成融资2000万元。
建设盛京古城5A级景区 打造东北历史文化地标
聚焦区域性文化中心建设,沈河区将“文化+”和“数字化”作为两大抓手,围绕盛京古城5A级景区建设,坚持联合文勘、统一规划,严格按照古城规划推进文旅项目建设,实施盛京古城有机更新,同时输出精品文化创意产品,做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全力打造古城复兴典范,将盛京古城打造成为东北历史文化地标、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一方面,沈河区重点实施街路景观提升、特色胡同改造及市政管网铺设等工程项目,目前,已建成打造了以头条、官局子等特色文化胡同为代表的中街特色文化街区。
另一方面,围绕核心资源,构建文化品牌IP矩阵,推动业态升级。沈河区顺应消费主体年轻化需求,引进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策展型业态,从供给侧全面提升商业品位和服务品质,让古城成为展现沈阳消费活力和消费文化的窗口。目前,以叁叁工厂、十一号院、九号院为核心的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项目正有序推进。
为充分调动商家积极性、营造浓厚商业氛围,沈河区创新治理模式,成立盛京古城综合发展理事会,推动党委、政府、社会等各方面资源深度共享,以商家为区域治理主体,加强街区日常管理,促进文商旅产业融合发展。同时,以盛京古城为试点,搭建城市CIM模型平台,提升数据应用能力,探索城区高效治理模式。
推动经济多元发展 带动区域人气旺活力盛
作为沈阳中心城区,沈河区抓住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机遇,利用楼宇众多、人口密集、服务业发达等特点,推动经济多元发展。
发展创新型经济。沈河区拥有沈阳农业大学等4所高校、中科院生态所等5家重点科研院所、16个省级以上实验室和超过1万人的科研人员,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理念,沈河区编制新基建、公共服务、生态景观等专项规划,为科研单位和人员提供优质服务,组建产学研联盟,推动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加快东部城区发展。
升级服务型经济。沈河区推动商贸流通业品牌化发展,统筹布局差异化、特色化商贸综合体和特色商业街,引进高端商贸业,打造文化夜市,做实夜经济。发展流量型经济,依托直播电商经济,引进一批体验式沉浸式消费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与线上错位培育服务消费、体验消费等新热点,提升流量资源汇聚和辐射能力。继续打造五爱南塔“千亿级市场”,做强中街、五爱、南塔及金廊沿线商圈,促进消费转型升级,将消费增长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推进楼宇经济。围绕76栋、170万平方米楼宇存量资源,建立“楼长专班”机制,采取楼长包楼方式,推进楼宇二次招商,植入金融、文创、科创、人力资源等产业,多渠道引导楼宇企业形成特色品牌,让“竖起来的开发区”尽显活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辽宁日报记者 陶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