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主体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近日公布的一组数字,彰显了辽宁省市场主体的良好发展势头:2021年,全省市场主体总量突破444万户;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73.52万户,同比增长21.57%。
数字,折射出辽宁省的环境之暖、活力之足。2021年,辽宁省将服务、培育市场主体工作作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不断夯实市场经济根基,实现了量的增长、质的提升。
少取多予培优
精准纾困解难
中小企业是市场主体中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群体。为中小企业铺好前进阶梯、解决成长烦恼,关乎振兴发展的未来。
近日,刚刚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沈阳迈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国家奖补资金。疫情暴发以来,危中寻机的迈思医疗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国门,但随着市场拓展和投入加大,资金短缺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笔钱,真是及时雨。”公司总经理陈少纯言语中难掩激动。
为企业纾困、助企业升级,辽宁省加强规划、科学引领。2021年,辽宁省印发《开展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梯度培育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对标国家标准,修订省级梯度培育指标,引导更多企业通过省级培育进入国家梯队。
多维发力,为企业减负担、解难题。
2021年,辽宁省深入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累计减征失业保险费12亿元,为超10万户企业拨付稳岗返还资金超14亿元,稳定就业岗位超240万个。近10万户单位受益于“免申即享”政策,同比增长67.9%。
与此同时,辽宁省出台《关于开展重点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的工作方案》,围绕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不同区域,由点及面主动为企业纾困解难。引“金融活水”,省级层面设立“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各地纷纷制定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奖励政策,7个城市设立专项资金。针对88户有上市计划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展专题培育活动,2021年上市的辽宁省6户企业有4户为“专精特新”企业。
为推动企业提档升级,辽宁省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细化任务分解,锁定培育目标。建立定期沟通机制,省工信厅会同省税务局建立“小升规”涉税企业信息共享对账机制,通过定期比对分析,及时全面掌握具有“升规”潜力的企业信息;与省市场监管局、省统计局等部门建立协同合作机制,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升规入统”。通过“梯度培育”,引导“潜力股”强内功、增块头。2021年,全省实现“小升规”企业1100户、“规升巨”企业140户,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瞄准“专精特新”
引领量质齐升
1月5日,国家级“小巨人”企业英特工程仿真技术(大连)有限公司最新产品云端发布会举行,其产品体系、产品优势以及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吸引了业内广泛关注。
截至目前,辽宁省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1家,居全国第十位。10户企业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累计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产品4000余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75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4户。
去年以来,辽宁省重点对“专精特新”等科技型企业,由点及面,精准施策。积极开展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认定工作,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推荐创业创新营销公共服务平台等10家示范平台成为工信部首批支持的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示范平台。各地区建立培育企业数据库,及时了解分析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发展需求,为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提供依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21年,全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66%;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5.28%;累计发明专利达2036项,比2020年新增248项;累计建立研发机构175家,比2020年新增20家,涌现一批制造业细分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生产技术和工艺领先、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行业领跑者。(辽宁日报记者 孙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