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报道:一部电话、一套纸笔,就是他们全部的“武器”;一方小桌、一台电脑,就是他们冲锋的阵地。星夜坚守,追光而行,他们就是沈阳市浑南教育系统的160名教师流调志愿者。
3月24日晚11点30分,沈阳市浑南区疫情流调溯源合成作战中心内灯火通明,80名流调人员一边接打电话,一边迅速记录,屋内连线声此起彼伏:“您好,我是浑南区流调人员,想跟您核实一下……”
浑南区教育系统志愿者们正在进行流调工作 供图 浑南区教育局
张嵬嵬是英达满族小学的老师,第一流调组带班的组长,他说:“浑南教育系统160名流调人员,分为两组,接力奋战。每组早八点开始工作,回家时早则午夜、晚则凌晨三四点,总之任务不完,不离战线。”
遇国杨是沈阳市第五十一中学的老师,第二流调组带班的组长,他说:“每天都是一个姿势,一种状态,根本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要不是腰脱的症状提醒我已经持续久坐,否则还真没感觉已经过了十天。”
对于工作天数,浑南二小教师宋涌铭却能脱口而出,不是他自己记得精准,而是他四岁半的女儿和两岁半的儿子每天都在认真记录。浑南教育系统征集志愿者的动员令一发,他毫不犹豫报了名,没想到同为老师的爱人,也向所在单位递交了申请。领导们了解情况后想找人替换他,他却说:“没事,我们让老人帮着照顾孩子,保证高质量完成任务。”3月24日晚,不肯乖乖入睡的宋涌铭的女儿打来电话:“爸爸,今天都第十天啦,疫情好了吗?我不想睡觉,我想看到你和妈妈……”
流调志愿者们正在辛苦工作中 供图 浑南区教育局
流调工作紧张单调,但是大家都说“有涛哥,不寂寞”。他们口中的“涛哥”是浑南一中的体育老师谢涛,为人风趣幽默。他打电话的时候“金句”频出,例如“有困难、找警察”“不用六神无主,咱有坚强政府”等等,接到他的电话,被流调人员很快就能从焦虑转为信任。因为流调需要了解6天内的行程轨迹,许多人一时无法记起都到过哪里,于是“涛哥”就主动加他们微信,他说:“没事,你慢慢回忆,想起来随时告诉我,我的电话24小时为你服务。”于是他的电话就变成了“涛哥热线”,不仅是补充信息,还有各种非关流调的问题,例如“隔离点在哪儿”“转运时家里的狗怎么办”……他总是耐心解答、主动帮忙咨询。有人问他烦不烦,他笑着说:“只要大家信任,‘涛哥热线’一直在线。”
通宵达旦工作只为保障城市和居民安全 供图 浑南区教育局
回忆起过去几天的流调工作,浑南一小老师王旭、杨垒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位62岁的阿姨。阿姨记忆力本就不好,再加上紧张,要么是想不起来某日的行程,要么是提供了时空交叉的错误信息。流调报告一遍遍形成,又一次次推翻,两人边安慰,边帮忙分析,通常半小时内能完成的报告,那次整整用了2个小时。当听到阿姨如释重负的“谢谢”,两名老师觉得一切的付出都值得。
这就是可亲可敬的教师流调志愿者队伍,十天来无一人掉队、无一人抱怨。第一流调组另外一位组长,北师大附校老师王庆阳说:“大家的确很累,但大家知道我们不是在独自战斗,有这么多志愿者与我们并肩作战。我们坚信再挺一挺就会迎来云开‘疫’散。”
光芒璀璨,浑南教师流调志愿者们却站在光芒之外,心怀信仰,追光而行。(文 秦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