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岫岩河磨玉材质“玉白菜” 养在“深闺”人未识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2-04-02 18:22:22

  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消息:我国北京故宫博物院、天津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保存的“玉白菜”可谓家喻户晓,但其历史并不久远。在天津一处农耕文化博物馆里,有一棵“玉白菜”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近期以来,专家论证其为辽宁鞍山岫岩玉矿带的上品河磨玉材质,而且上面有模糊的人工打磨痕迹,疑似为远古时代的鞍山海城小孤山的新石器时代物品。

  天津武清区有一座农耕文化博物馆,是中国民间收藏“奇才”周树春用26年时间筑起的一座“中国历史农耕用具”的丰碑。不少专家参观他创办的万宝斋农耕文化博物馆后都表示,周树春收藏的玉制工具,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时间跨度最远的能达到两万年左右。在周树春的诸多收藏物品中,一棵巧夺天工的“玉白菜”成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鞍山岫岩河磨玉材质“玉白菜” 养在“深闺”人未识_fororder_白菜3-“玉白菜”的尺寸。摄影 董楠楠

周树春收藏的“玉白菜” 摄影 董楠楠

  不久前,北京大学原地质系岩矿教研室主任、矿床教研室主任,现任中国宝玉石协会理事和玉石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观赏石协会科学顾问的王时麒教授来到万宝斋农耕文化博物馆。他表示,周树春的收藏数量多、分布地域广、玉石质量好,是难得的民间收藏珍品;从玉石品质来看,多为河磨玉与析木玉,而且这些玉石全部产自鞍山岫岩及岫岩玉矿带。

鞍山岫岩河磨玉材质“玉白菜” 养在“深闺”人未识_fororder_白菜2-王时麒鉴定玉质及产地。摄影 董楠楠_副本

王时麒(右)鉴定玉质及产地 摄影 董楠楠

  辽宁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辽宁海城小孤山仙人洞考古负责人、博士生导师、古人类学家傅仁义教授,对这棵“玉白菜”充满兴趣,并给予很高的评价。傅仁义仔细观察后表示,这棵“玉白菜”根径及叶脉是人为制成,根径乳白古朴的自然色彩就是现在白菜的原色;叶表翠绿,纹理清晰,叶脉有明显的人工打磨痕迹。

鞍山岫岩河磨玉材质“玉白菜” 养在“深闺”人未识_fororder_白菜1-傅仁义细致观察“玉白菜”的打磨痕迹。摄影 董楠楠1

傅仁义(右)仔细观察“玉白菜”的打磨痕迹 摄影 董楠楠

  傅仁义分析,这棵“玉白菜”既然是上好的河磨玉材质,那么这个材质本身就具有较高的价值。原始粗糙的人工打磨痕迹表明这棵“玉白菜”应该是新石器时代甚至更遥远的远古时代的作品。这个来自岫岩玉矿带的“玉白菜”很有可能产自辽宁海城小孤山一带。而小孤山洞中挖出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遗物距今有4万年至1万年。从这个角度看,这棵“玉白菜”就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其是否能推动东北地区种植文化提前,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傅仁义表示,如果这棵“玉白菜”是天然形成,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第一,河磨玉材质稀少;第二,我国有悠久的种植白菜历史,这棵白菜可能是古人的图腾或是礼器,对研究中国蔬菜历史有重要价值。这棵“玉白菜”可能具有历史文化和经济双重研究价值。

  据测量,周树春珍藏的这棵“玉白菜”长50厘米、宽17厘米、厚10厘米,重9.3公斤。

  周树春表示,对于一个民间收藏爱好者来说,爱好是前提、钻研是必须、学习是永恒,自己一直行走在收藏与学习的路上。自己从收藏农具开始,直到现在珍藏大量玉制工具,全部源于对农业、对文化、对历史的热爱,希望自己的这份收藏,能够给中国农耕历史领域带来新的探索,给中国的历史文化标上新的注脚。(文 张士龙 王兰)

编辑:王巍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