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在位于铁岭市西丰县金星满族乡宝兴村的铁岭市树金蚕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只见大棚内蒿柳郁郁葱葱,蚕宝宝在蒿柳叶上爬来爬去。“我们合作社现有大棚15栋,每棚栽蒿柳2000余棵,可放3斤蚕卵,能为100把蚕场提供蚕种。”村党支部书记英树金说。
宝兴村柞蚕资源丰富。当初,为解决蚕农购买优质蚕种难的问题,村里考虑建一个制种基地。每年5月,西丰往往会有“倒春寒”,遭遇“倒春寒”的蚕种基本减产50%以上。村里发现,蒿柳养蚕能解决“倒春寒”问题,最后决定建起这个项目。
两年的实践证明,春蚕大棚蒿柳养殖既节省人工,又提高了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使蚕场的柞树有了恢复期,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经测算,采取“蚕场+蒿柳”养蚕模式比单独以蚕场养蚕年收入增加30%。
“通过这种模式还能多放蚕籽,提供更多优质蚕种。秋蚕配备蒿柳,一把蚕场能增加500斤蚕茧,按市场价25元计算,就是1万多块钱。”英树金进一步解释道。
蒿柳养殖春蚕,蚕种品质好,生命力强,受自然损害小。省委党校驻村工作队队长兼宝兴村“第一书记”马刚说,宝兴村蒿柳养蚕项目取得成功后,省委党校积极协调省民宗委,争取到60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用于柞蚕养殖项目扩大再生产。
通过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目前,树金合作社已带动全村150余户蚕农发展柞蚕养殖,并为德兴、明德、房木等乡镇及开原市八棵树镇有意愿种养柞蚕的农户提供支持。
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近两年,营厂满族乡根据独特的产业、生态优势,将生态治河与蒿柳养蚕有机结合,取得了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松岭村头道沟河新型生态治河工程通过沿河插柳,实施蒿柳护堤与养蚕兼得,正在展现“十里柳堤护绿水、万担春蚕换金山”的美好景象。
据西丰县蚕业总站站长张金山介绍,作为享誉全国的柞蚕之乡,西丰拥有蚕场45万亩,每年可放养柞蚕4500把。“采取蒿柳养蚕,一把蚕场增收1万元,全县就能增加效益4500万元。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广这一新的生态发展模式,为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万利 辽宁日报记者 狄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