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志丰作新闻发布 摄影 杨晓川
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消息(黄非):2021年,沈阳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885.9亿元,增长13.1%。7月13日,沈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振兴新突破、奋进新征程”——“沈阳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专场),沈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志丰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沈阳乡村振兴相关工作取得的成绩。
王志丰表示,沈阳市农业农村局坚持把乡村产业振兴摆在重要位置,促进沈阳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 粮食实现“十八连丰”
乡村产业快速发展。作为全省重要的“米袋子”和“菜篮子”生产基地,沈阳紧抓土地、种子两大要素,实现粮食“十八连丰”,全市产量占全省1/6,蔬菜产量占全省1/5,肉蛋奶及淡水产品产量占全省1/4,形成了粮油、畜禽等一批优势产业,培育了禾丰牧业、昊明禽业等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了良种奶牛、辽河粳稻等产业集群,创建了沈阳大米、寒富苹果等一批驰名品牌,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常年居全省首位,为保障全省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安全,引领东北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农民福祉持续增进。在脱贫人口全部实现不愁吃、不愁穿,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有保障的基础上,沈阳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脱贫地区建立县有支柱产业、乡有主导产业、村有优势产业、户有到户扶贫项目产业体系,每个脱贫户至少有2项以上产业带动增收措施,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以农村改革、产业发展等推进联农带农,农村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10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农村环境焕然一新。沈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美丽庭院、美丽村屯、美丽田园”建设提升农村服务、文化、生态品质;实施道路畅通、供水保障、电网改造等工程,农村公路“村村通”“快递进村”100%实现;提升农村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服务水平,补齐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短板;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马耳山村等16个村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推进改厕及污水、垃圾治理,分类提升改造农村户厕3.4万座,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巩固发展势头 持续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
在“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中,沈阳积极转变观念、转换动力、转型发展,全力巩固向上向好发展势头,持续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
在转换动力方面,沈阳投入真金白银发展现代种业,安排2000万元资金推进新品种审定、生产基地建设等工作,目前华美畜禽已成为全省唯一国家蛋鸡扩繁推广基地;以科技赋能黑土地保护,建设省级保护性耕作整体推进县3个、高标准应用基地68个,使用智慧云平台监测作业,目前已完成计划面积的133%;建设“高标准农田+智慧农业”典范区,全国首创高标准农田损毁工程保险制度。
同时,沈阳积极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深化宅基地改革国家级试点建设,于洪、沈北试点区推进确权登记等4项基础工作和“五探索、两健全、两完善”等9项制度,于洪开隆村个人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项目已在农交中心挂牌。此外,沈阳积极推进养殖保险“增品”“扩面”,推出肉鸡养殖政策险,形成“保险+病死动物集中无害化处理”沈阳模式。
乘着开放的良好势头,沈阳积极推动做优电商发展六大体系、十大工程,建设法库国家电商示范县服务产业园项目,形成“一木山楂”等“网红”品牌。同时,新农寒富苹果等14项市级地方标准规范立项,伟嘉生物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高分通过省级验收,全市农业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
在转型发展方面,沈阳不断推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目前,全市五大产业链项目满工满产,畜牧产业链竣工国家良种奶牛产业集群蒙牛乳业项目,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稻米产业链初步争取国家粳米产业集群扶持项目5个、中央资金2300万元;花卉、渔业、蔬菜产业链玫瑰小镇、鳜鱼种质场、蔬菜交易市场项目全面启动。
接下来,沈阳将进一步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打造北、中、南三个百万亩高标准农田连片项目区,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种业保护创新,努力建设现代种业强市;构建“一环、一带、四区、五链”新发展格局,做大做强集聚区、产业园、产业强镇、专业村等特色经济圈,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体系;推进道路、供水、垃圾污水处理、燃气、邮政快递、5G网络等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向户延伸;抓好于洪、沈北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国家试点,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宅基地“三权分置”办法路径;实施全口径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加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