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消息(周游):日前,在“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沈阳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中共和平区委书记刘志寰、中共沈河区委书记林宇航、中共铁西区委书记郭忠孝、中共皇姑区委书记李盛、中共大东区委书记李刚介绍了各区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方面开展的具体工作。
发布会现场 摄影 周游
和平区:打造品质和平 拓展高品质生活场景
和平区推进城市更新提速工程,改造老旧小区172个、背街小巷42条,建设博物馆21个、书房书屋16个,打造美丽街区1个、优秀路段42条、良好路段100条。
在太原街地区,和平区实施道路更新、管网改造等工程,打造中山路历史建筑更新示范段,加快建设500亿元商圈;在老北市地区,改造提升老北市文化园、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等节点,打造区域性文商旅融合新地标;在西塔地区,升级医疗美容、餐饮娱乐等特色业态,打造中韩朝文化与商贸集聚区;在三好街地区,建设彩塔街青年艺术体验街区,打造青年友好型街区;在和平湾地区围绕建设国际城、健康城、公园城,深入推进PPP、EOD、EPC等多渠道融资开发模式,完成2.8平方公里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建设2.2平方公里核心区。
沈河区:打造“东北金融第一区”
沈河区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招引知名金融机构、大型互联网企业设立金融科技公司,建设金融科技中心,打造沈阳数字产业金廊和数字金融应用创新高地;立足金融产业集聚优势,创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引导金融机构转型升级;以推进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提质升级为重点,加快推进沈阳产业金融会客厅建设,举办中国证券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和中国·沈阳金融峰会,常态化发布年度“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数”,不断提升金融中心辐射力和影响力;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打通境外资金投资境内实体经济新通道,私募资金规模达到280亿元;到2025年,全区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突破50%。
另外,沈河区拟于今年12月份召开东北楼宇经济发展大会,为沈河区楼宇进行定位,包装策划一批主题特色楼宇,向社会进行发布。
铁西区: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桥头堡”
铁西区将以国际视野链接全球资源,加快构筑经开区、中德园双核驱动,经贸交流、产业合作、协同创新等多点支撑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建设宝马全新动力电池、亿纬锂能新能源动力电池“双百亿”项目,全面构建“山多峰高”的项目发展态势。
位于沈阳市铁西区的中德园是以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合作为主题的战略性平台。园区获批复以来,着眼于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产业服务生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发展空间,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中德两国经济技术合作的战略平台和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到2025年,中德园将建设成为国际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产业园区。
皇姑区:创新“人才引进” 推进人才强区
皇姑区修订完善“皇钻十六条”产业创新政策,营造爱才、重才、惜才的良好环境,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大展其长;设立“皇姑人才日”和“皇姑企业家日”,不遗余力汇聚人才,以人才聚促企业兴,把企业家的活力、动力和创新力转化为区域发展源源不竭的内在驱动力,把人才第一资源转化成创新第一动力。
9月13日以来,皇姑区在全国多家主要媒体广泛发布了人才招聘信息,走进重点院校开展专场宣讲会;对疫情原因无法进校的,举行线上宣讲会,在各重点高校取得良好反响,600余名博士生线上收听收看了宣讲会,经资格审查,共有156人参加12场面试,面试合格87人。从毕业院校背景看,985院校72人、海外院校4人;从年龄结构看,30岁以下的64人。目前 已有17名博士陆续报到,皇姑区与在读博士签订就业协议68人。
大东区:推出“民生十条”3.0版本
2021年大东区推出“全面小康兜底行动”,并在2022年升级为“共同富裕系列行动”,制定了“民生十条”帮扶救助措施,并把它作为一个民生保障品牌长期坚持下去。两年来,皇姑区从助困、住房、就学、就医、就业等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入手,通过容缺(即要件不全的情况下办理低保)、补短(即实施城乡救助一体化)、提标(即在国家规定的基础上提高救助标准)、拓面(即拓展帮扶救助范围)、共享(即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救助),推动民生保障从单一到多维、从零散帮扶到体系保障、从解决生活困难到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累计投入资金1222万元,受益群众达11630人。
下一阶段,大东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一老一幼”,围绕做优做实“舒心就业、健康沈阳、幸福教育、品质养老”等民生工程,持续改进提升帮扶救助措施,不断夯实民生保障基础,推出“民生十条”3.0版,救助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救助标准将进一步提高,服务品质将进一步提升,保障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让民生保障更有广度、有温度、有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