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誉为全国第二大剧种,如今评剧发展了110多年,在全国六大艺术流派中,沈阳的韩、花、筱就有三个席位。“可以说,沈阳占据着评剧的半壁江山。”近日,现任沈阳评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韩少云的亲传关门弟子周丹笑着说。
评剧最早起源于河北唐山,其后,在吸收东北民间歌舞“蹦蹦”的艺术精髓后,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戏曲艺术,在东北地区颇受欢迎。因评剧形式活泼、脍炙人口、通俗易懂,善于表现当代人民生活,更易于被大众接受,且没有方言的约束和限制,因此让评剧在全国各地开花,被全国观众所接受。
周丹表演“韩派”奠基之作《小女婿》 周丹供图
好剧本应该做到为时代发声
周丹认为,好剧本孵化特别重要。评剧不同于其他剧种,它需要深入生活,才能写出真实的、有人性的、正能量的剧本。“剧本创作要有地域神韵,一个充满地域化、个性化的作品,它的气质就不一样。”周丹说,评剧善于捕捉时代风貌,弘扬时代主旋律,通过烟火气的表达形式,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
《小女婿》作为“韩派”评剧艺术的标志性作品,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颁布的婚姻法对农村青年婚恋生活的影响。“《小女婿》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讲述了一个争取婚姻自由的故事,非常接地气,很有地域特色,所以才能做到70年来久演不衰。所以说评剧要跟紧时代,要与时代接壤。”周丹说道。
作为韩少云的亲传关门弟子,周丹深知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她要通过作品为时代积极发声,反映新时代、新风貌。
原创作品《尉凤英》期待与观众见面
9月末,周丹接到《尉凤英》剧本,这是一部弘扬时代主旋律题材的作品,反映了劳动楷模尉凤英始终坚守初心,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人生追求。为了更加贴近角色,周丹沉下心揣摩剧本,甚至去尉凤英老人家中拜访,深入了解尉凤英老人的生活。
周丹(左)到尉凤英老人家中拜访 周丹供图
“一场好的演出,光靠演员是不够的,这是编剧、导演、演员、舞美、灯光、服道化等等一个团队的配合共同来完成的综合艺术舞台,并不是一己之力的事儿。”周丹表示。《尉凤英》从剧本创作到人物台词、唱腔,再到舞台设计,整个团队都倾注了很多心血。疫情期间,虽然不能现场排戏,但团队并没有停下来,通过视频等方式进行线上排练,只为了在疫情过后第一时间与观众见面。
“打铁还需自身硬,你得拿出作品来!”周丹说。人物塑造是戏剧艺术的核心,赋予角色灵魂、血肉,让人物角色活灵活现地呈现,这是周丹对舞台的追求。
青年戏剧人才是评剧的未来与希望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文化能体现城市品位。“沈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沈阳评剧院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更应该乘势而上,做好戏曲的弘扬与传承,戏曲人才也需要流动起来、‘活’起来。”周丹说道。
周丹舞台演出剧照 周丹供图
近年来,沈阳评剧院非常注重梯队建设,大力培养中青年优秀演员担纲主演、创编新剧目,搭建平台,扩大文化展示空间,为更多的青年演员提供舞台。戏曲需要传帮带过程,对于自己的学生,周丹也寄予厚望,“希望孩子们能‘顶’住,把这个流派传承下去,希望他们能撑起评剧的未来。”(文 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