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三燕文化、辽金文化、清前文化、抗战文化……辽宁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风格多元,魅力独特。近年来,辽宁着力保护、传承、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彰显辽宁文化特色,盘活用好文物资源,提升博物馆服务能力与水平,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以朝阳牛河梁遗址为代表的红山文化,标志着辽河流域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一起开启了璀璨的中华文明;三燕文化,对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民族的分合产生了重大影响;辽金文化,腹心之地就在辽宁;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就发祥于辽宁,遗存至今的文物是当年历史的见证……
辽宁省博物馆、沈阳市博物馆、旅顺博物馆、辽阳市冮官窑博物馆、朝阳牛河梁遗址博物馆……透过省内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人们可以“一眼千年”,感受辽宁悠长文脉经久不衰的魅力。
辽宁近年来更是着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利用科研机构多、人才聚集的优势,加快推进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发挥全省博物馆“集聚效应”,形成区域博物馆合力,塑造辽宁特色文化品牌,让海内外游客感受到辽宁的历史传承与文化魅力。
如何守护、传承好文化记忆,打造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融合的全新文化生态?辽宁有着自己的思考,除了搭建“馆中窥宝”的平台,还为传承非遗技艺搭建了平台,采取“非遗+剧场”“非遗+记录”“非遗+文物”“非遗+芭蕾”等传承方式,赓续地域文化基因,让非遗真正“活起来”,实现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
辽宁是非遗文化大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自然资源,孕育了辽宁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传承悠久的古渔雁民间故事到曲韵悠长的辽宁鼓乐,从欢喜热闹的海城高跷、抚顺地秧歌到特色鲜明的朝鲜族农乐舞、东北大鼓,从“指尖上的艺术”剪纸、满族刺绣到岫岩玉雕、核雕……辽宁已拥有76项国家级非遗和218项省级非遗。
那些再寻常不过的泥巴和纸、针和线,甚至糖、面粉这样的食物,到了非遗传承人手中都会被注入灵魂,塑造成立意独特、雅俗共赏的艺术品;那些被寄予着美好生活向往和丰收期望的少数民族生活仪式,在辽沈大地上传承、发展;甚至在人们的菜肴中,藏着千百年来辽宁人的味觉密码……
随着非遗保护的全面加强和提升,辽宁非遗也逐渐走出国门,走向更大的平台和舞台,彰显独特的地域和民族特色。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承载中华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辽宁着力推进全省博物馆建设,持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创新传播、交流形式,让更多人领略辽宁老工业基地“硬核”形象背后传承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向世界展示有国宝、有历史、有文化的辽宁形象。(文 黄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