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非遗剪纸:一把巧剪一张纸 剪出浓浓年味道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3-01-19 10:48:48

  一张普通的红纸、一把小巧的剪刀,一只手按压固定、一只手拿着剪刀顺着心中的线条游走……一张讨巧喜人的剪纸作品就这样诞生了。

  剪纸艺术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过年时,人们将剪纸窗花贴到自家窗棂上,浓郁喜庆的春节氛围便呼之欲出。庄河剪纸、岫岩满族剪纸、建平剪纸、新宾满族剪纸、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便是在辽宁地区世代相传的民俗艺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庄河剪纸:“庄河礼物” 备受赞誉

  庄河剪纸自明清时期便已在大连庄河地区流行,至清末民初达到兴盛。20世纪中叶以来,庄河剪纸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今更是成为备受赞誉的“庄河礼物”。

庄河剪纸 供图 庄河市文化和旅游局

  庄河剪纸沿袭了古老的传统样式和表现手法,其作品多是单色剪纸,以阳刻为主,兼以阴刻。庄河剪纸的构图比较饱满,少有留白和空余,画面繁絮而丰满,富有生命力。

庄河剪纸 供图 庄河市文化和旅游局

  技法上,庄河剪纸常有锯齿纹与月牙纹相伴相随,又能巧用花朵、云纹、水纹等传统装饰纹样,行剪干净利落,运剪流畅自如。

  题材上,庄河剪纸取材广泛,构思别致。其中窗花、墙花可以点缀居家环境,烘托喜庆气氛;礼花是寿诞、婚嫁等人生礼俗活动的重要装饰品;灯花则可用于装饰各种节庆花灯。

  岫岩满族剪纸:满族文化 纸上传承

  流行于鞍山岫岩满族自治县的岫岩满族剪纸,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岫岩满族剪纸浑厚粗犷、古朴洗练,造型夸张奇特,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同时又保持着满族古老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

岫岩满族剪纸作品 供图 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从过去满族人用来供奉祖先的挂旗,到后来的窗花、棚花、灯花,岫岩满族剪纸频频出现在民间婚丧嫁娶等习俗活动中,遇红事以红纸剪龙凤、“囍”字等以示庆贺,赶上年节则剪挂旗窗花或葫芦以烘托喜庆气氛。

  新宾满族剪纸:不描不画 一气呵成

  流行于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境内的新宾满族剪纸,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这是融剪、说、唱于一体的一种民间艺术,它将满族剪纸、满族民歌和满族故事结合在一起,通过边唱、边讲的形式剪出作品来。

新宾满族剪纸作品 供图  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新宾满族剪纸作品 供图  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新宾满族剪纸制作时往往不描不画,不打底稿,全凭艺人即兴发挥,一气呵成,有时也可根据需要用木炭或烟头、香头烫出点、线来加强表现,这种即兴手法成为新宾剪纸的一大特色。除此以外,新宾所独有的吊线剪纸、立体组合剪纸等也颇为独特。

  建平剪纸:红山文化 传承其中

  建平剪纸流行于辽河文明的主要发源地——辽宁省建平县。长久以来,红山文化已经深深地融入了建平百姓的生活之中,他们创作的一幅幅民间剪纸,也留下了远古的印记。

建平剪纸作品 供图 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如今,建平县保存下来的、具有代表性的剪纸作品有3000余幅。其中一些题材的剪纸造型十分独特,甚至直接与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猪龙等造型不谋而合。《抓髻娃娃》《骑鸡娃娃》《葫芦娃娃》《鲤鱼卧莲》等建平剪纸作品更是呈现出粗犷、浪漫的地域文化特点。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朴拙古茂 世代相承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医巫闾山地区满族人用树皮、兽皮剪刻诸神形象的原始崇拜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剪纸艺术,一方面保留了东北满族人文特征,另一方面又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萨满文化内涵。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作品 供图 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与其他剪纸不同的是,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更加注重内容的表达。它不用繁琐、细密的剪法,不求精致、准确的造型,往往以博大恢弘的气度和朴拙古茂的神韵取胜。

  数百年来,这种满族民间剪纸艺术在医巫闾山地区世代相承,出现了许多技艺高超、成果丰富的艺人,形成祖辈相传的传承谱系。

  庄河剪纸、岫岩满族剪纸、建平剪纸、新宾满族剪纸、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每年春节,辽宁银装素裹的天地间那一抹“中国红”总是格外喜庆。纸短情长,一张剪纸,映衬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新年新盼头。(文 黄非)

编辑:王巍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