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军翼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户沈阳法库
来源:沈阳日报  |  2023-02-22 09:15:09

  原标题:大载重无人机攻破“卡脖子”技术难题 七级大风亦能“逆风飞行”

  不受温度、海拔影响,七级大风也能“逆风飞行”……经科研人员八年艰苦攻关,世界首架——全贝尔希拉小翼力学结构的大载重无人直升机正式研发定型。

  2月21日记者获悉,中军翼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户法库县。这标志着法库将在“有人机和无人机融合运行”“极寒天气无人机性能稳定性”这类前沿课题上进行专研突破,同时也将进一步提升东北无人机行业在全国的学术研究地位。

  为什么在海南创业却来东北发展?

  当天,记者一走进法库财湖机场内的飞机机库,便看到一派繁忙景象。

  “我们正在昼夜赶制生产飞机零部件,争取在3月将第一驾飞机组装出来,在法库机场正式试飞。”中军翼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弥向记者介绍道。

  按照沈阳航空产业双核一基地的总体发展布局,法库通航产业基地在通航、无人机产业集聚、项目招引等方面持续发力。远在海南的中军翼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也收到了一份热情的“邀请函”。

  沈阳与海南,这份在无人机科研领域跨地域携手奔跑的缘分始于2022年10月。在珠海航展上,李弥带领的团队与法库管委会的招商人员走进了同一个展台,在得知李弥一行人正在做量产前的全国选址后,双方便开启了合作旅程。

  “我们专注于大载重无人机的生产,并且飞机发动机全部自主开发,已申请了全套发明专利,是全球唯一一家将该技术用于量产机型的公司。”李弥表示:“法库通航机场,是东北地区唯一能给我们提供大载重无人机试飞环境的地方。公司非常看重这个宝贵资源,我们的飞机主要针对边疆和高原寒冷地区的客户,对寒冷和大风这种试飞气候有着迫切需求。”

  目前,中军翼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已将多年的研发成果和专利,全部转移到法库通航产业基地,其中就包括“共轴双旋翼结构力学院士工作站”。同时,与管委会在“有人机和无人机融合运行”“极寒天气无人机性能稳定性”等前沿课题上通力合作,提供试验成果,举办量产前的首飞仪式,吸引大载重无人机上下游供应链企业相继落户。

  一封信赢得顶级专家青睐

  在与李弥的交流中,有一个名字被反复提及,那就是李均,与李弥并肩作战了八年的合作伙伴。

  8年前,他们在一个验收会议上相识。“我当时代表验收方,向李均提出了很多尖锐问题。”虽然当时的验收会议不是很顺利,但李弥对李均在直升机旋翼系统上的很多独特思路十分佩服,受制于当年国内整体无人直升机理论尚不成熟,李均空有一身实战经验,却没有一套坚强的理论基础为他提供算法模型。

  那年,在一次畅聊时,两人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看过的一篇学术文章——一位华人专家写的一篇有关旋翼力学模型建立方法的小众科研报告。

  “我们内心非常认可这个思路,那天我们坐在湘江边上做了一个改变我们一生的决定,我们要为中国无人机事业的提升做一些事情。”本着说干就干的精神,李弥忙完验收后,给这位专家写了一封电子邮件。

  这封电子邮件很快就得到了回复,自此,开启了两个年轻人与国际顶级力学专家的8年友谊之旅。

  8年创新突围路终于迎来曙光

  创业,需要孤注一掷的勇气与决心。李均和李弥相继从体制内离开,全力将数学建模的方法应用于理论实践。3年前,团队研发的直升机旋翼系统已经达到了一流水平,选用的发动机是国内高端无人直升机都在用的一个品牌。

  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他们又遇到了“卡脖子”的技术问题。

  自主研制,没有相关的技术积累,从头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一旦失败,团队有限的资金将被迅速耗尽。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创业伙伴有两位退出了,留下来的“敢死队成员”选择跟李均、李弥再拼一把。

  “我们把发动机整体制作改型了8台,却始终达不到满意的效果,而团队成员还在不断流失。”就在研发资金链即将断裂时,去年8月,研发迎来了转机。

  经过几晚的连续测试,发动机的各项性能指标完全符合了设计要求。躺在厂房旁边的空地上,没有欢呼和雀跃,李均和李弥进入了沉沉的梦乡。

  经过8年研发,创业团队通过无数次实验,最终验证了“全贝尔希拉小翼”共轴反桨技术的可靠性,在同等飞机尺寸下做到了起飞重量最大化,具有可在7级风环境下安全起飞降落等关键性优势。(记者 徐娜)

编辑:黄非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