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消息(杨薇):2011年,当比利时华裔徐比莉第一次来到沈阳,看到的是和比利时相似的工业氛围,“那个时候,铁西区的工业痕迹还很明显,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印有‘雪花啤酒’广告的大烟囱。”徐比莉说也许那个时候,她就被吸引了。
这样的沈阳对徐比莉来说,陌生中透着熟悉,让她很快喜欢上了这座有工业、有文化、有历史的城市。
转型带来机遇与挑战
正是浓浓的工业风和热闹的烟火气,为徐比莉带来了别样的体会。
当时重型机械厂搬迁后,留下来的只有一栋陈旧的厂房。这个变化对于附近居民来说是难以适应的。徐比莉非常了解这种“空落落”,她想要让这座“空荡荡”的厂房焕发新的华彩,弥补人们心里的“空”,也添补沈阳工业文化上的一个空白。
“在比利时,这种工业遗存利用得比较好,有的成为商业体,有的成为博物馆或者艺术中心。”据徐比莉了解,当时的沈阳各个大型工厂都在搬迁,甚至面临转型,这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
1905文化创意园CEO徐比莉 摄影 孙壮
想法和构思在逐渐成熟,但徐比莉也在不断遭遇新的挑战和质疑。当时的铁西区还是以传统工业为主要支柱产业,徐比莉却看好在这里发展多元工业文化,她将沈重集团二金工车间改造,以“文化、创意、分享、体验”为理念,通过艺术空间、文化演出、文创商业和文化活动四个产业载体建立多维度的文化空间,打造一个文创产业综合体——1905文化创意园。
作为1905文化创意园CEO,徐比莉表示,1905年是第一个工业企业萌生的年份,沈阳也由此成为中国早期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同年,沈阳铁西工业区始建,开启了百年工业史。1905文化创意园以此命名,在工业框架中注入文化、艺术的灵魂。
艺术走进大众空间
徐比莉坚信艺术是属于大众的,随着考察的深入,她越发喜欢沈阳人的爽朗热情,喜欢沈阳骨子里的文化属性和艺术范儿,她相信文化消费是沈阳人需要的,只是在于培养,在于坚持。
1905文化创意园虽然项目体量不是很大,但它的核心是多元的,它的体验是立体的,它的内容是丰富的。
对于徐比莉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和历程,她抛下了比利时的事务来到中国,到沈阳来创业。“我并不是仅凭着一腔热血而来的,我做了调研,看到过很多欧洲的工业遗存保留下来并焕发生机,我相信,虽然国度不同,但工业文脉发展进程是相近的,1905文化创意园没有道理不成功。”本着对沈阳工业转型的信心,以及对世界工业发展史的了解,徐比莉坚持了下来,并随着工业转型过渡期的变化而改变策略,随着消费者和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将工业文化和沈阳工业遗存相融合,让1905文化创意园走进了大众视野。
留学生在1905文化创意园参访 摄影 孙壮
徐比莉始终在思考中前行,受众需要什么样的体验,项目要开发什么样的产品。她很看重观众的感受,她和团队一起构思新鲜、好的创意,打造有温度、有烟火气的文创产业综合体。
作为一座同时拥有剧场、艺术空间、生活艺术学院和音乐现场的综合体,1905文化创意园极大地丰富了整个城市的夜间文化消费内容。
园区内打造了三条文化特色街区,分别为“世界青年”“犀牛角”“独立品牌工作室”,吸纳了世界各地优秀的文化创意商业人才。目前几十种业态集合在文化特色街区,其中,餐饮占比10%,娱乐休闲占比6%,文化体验占比20%,购物及文化消费占比64%,合理的业态分布和丰富的文化内容为整个城市提供从早到晚的文化消费场所。
十年磨砺打造“文化”IP
如今的1905文化创意园已持有多个原创文化IP——“犀牛市集”“潮流季”“开学/毕业季”“国际当代戏剧节”“热青年”等,是沈阳法、日、德、美、韩、俄等多国领事馆文化活动首选的合作伙伴。
1905文化创意园每年推出12-15场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展览、近500场各类文化演出、超过200场品牌活动,每周连续发起不同类别的寓教于乐和体验类的课程及公益交流活动,同时还在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内容方面保持互动和传播。
参加“学在辽宁、读懂中国”活动的留学生和嘉宾在1905文化创意园艺术阶梯合影 摄影 孙壮
在沈阳创业生活的徐比莉一家,十几年间感受着沈阳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深受沈阳文化氛围的感染。辽宁营商环境的改善、招商引资政策的落实等,都加快了辽宁对外开放的步伐。
7月11日,在“学在辽宁、读懂中国”活动中,来自白俄罗斯、巴基斯坦、俄罗斯、土库曼斯坦、也门等国家的东北大学留学生以及白俄罗斯孔子学院的师生,走进1905文化创意园开展研学活动,让徐比莉仿佛看到当年的自己。
参加活动的师生在1905文化创意园“持钎人”雕塑前合影 摄影 孙壮
“我当年也游学和研学过,特别理解留学生的心情。除了课堂学习外,他们更愿意探寻深植于辽宁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工业文化,通过实地探访来读懂辽宁、了解辽宁。”徐比莉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留学生到辽宁学习,来发现沈阳这座城市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