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沈阳⑧ | 黎巴嫩新闻评论员马海德:“沈阳速度”令我震惊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3-11-17 09:28:53

  开栏语:沈阳市提出,全面深化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间的经贸合作,强化“外事+”、打造“国际沈”,促进国际交往扩友提质,不断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和面向东北亚开放新高地。10月9日起,沈阳市政府外事办公室联合国际在线辽宁频道共同推出“家在沈阳”专题报道,展示海外友人在沈阳工作、学习、生活的经历,讲述他们和沈阳的故事。

  黎巴嫩新闻评论员、城市规划师马海德,2017年带着家人来到沈阳。

  “我想提供给我的孩子稳定安全的生活。”马海德多次提到“在中国感觉非常安全”。“也许中国人很难理解,但是黎巴嫩人关心安全问题,是刻在基因里的。”马海德说,是沈阳给了他安稳的生活。

  “沈阳是我的理想城市”

  马海德来到沈阳的前3年在大学教建筑学。后来,他在沈阳成立了一家建筑设计公司,在注册公司的时候,他感受到了“沈阳速度”。

家在沈阳⑧|黎巴嫩BBC新闻评论员马海德:“沈阳速度”震惊到我_fororder_图片1

马海德在家中绘制图纸 摄影 祝洪美

  “我去浑南政务服务大厅,仅用了4个小时就注册了公司,简直让人难以置信,我以为需要4个月。”马海德笑着说,他当天就打电话跟黎巴嫩的朋友说起这件事,朋友完全不相信他说的,“我朋友说,我知道你爱中国,但也不至于编个这样的故事来骗我吧。”

家在沈阳⑧|黎巴嫩BBC新闻评论员马海德:“沈阳速度”震惊到我_fororder_图片2

马海德(左一)与他的两个儿子 供图 马海德

  此外,马海德两个儿子的入学,也被他称为“沈阳速度”。“我前一天下午跟学校老师进行了沟通,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就通知我的孩子们去上学。”马海德说这再一次震惊到他,沈阳的办事效率高到令他难以想象。

  “我印象最深的是,城市的供暖系统‘煤改洁’这件事。从专业的城市规划角度来说,由于成本问题,这种升级通常需要至少5年的时间,但我在沈阳看到它在一个季度就实现了。”马海德说,“我不相信理想的人和理想的社会,但我亲眼见到的这些,让我觉得,沈阳就是‘理想城市’。”

  “沈阳的巨大变化像变魔术”

  “我真的很喜欢沈阳,这里既有山又有平原,风景优美,跟我的家乡巴勒贝克很像。”马海德说,这使得沈阳成为了他的“精神姐妹”。

  马海德来到沈阳6年,亲眼见证了沈阳的巨大变化,他用“变魔术”来形容这种变化。

家在沈阳⑧|黎巴嫩BBC新闻评论员马海德:“沈阳速度”震惊到我_fororder_1ee3ec75d4431c9476190af0c4f9a33

马海德在家中工作 摄影 祝洪美

  “以我生活和工作的浑南区为例,2017年我刚来的时候,我住所的北面还很荒芜,可是现在那里已经通了地铁、有轨电车、电动公共巴士,两公里范围内有五星级大酒店、博物馆、图书馆、购物中心。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说,这些改变都需要一定的成本和时间,但在沈阳这一切改变都像变魔术一样。”马海德说道。

  “我想把我亲眼见到的传播出去”

  马海德从2008年开始做新闻评论员,他在BBC、开罗新闻,以及法国、黎巴嫩、叙利亚、韩国、俄罗斯等国家的电视台都做过阿拉伯语新闻评论员,目前他依旧在沈阳的家中,通过网络向全世界发出他的“声音”。

家在沈阳⑧|黎巴嫩BBC新闻评论员马海德:“沈阳速度”震惊到我_fororder_图片3

马海德作为BBC新闻评论员与主持人交流 供图 马海德

  “有一些媒体因为种种原因,传播了不准确的中国形象,而我身在中国,我了解中国真实的情况,所以我想把我亲眼见到的传播出去。”马海德说,在这方面,他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

  至于为什么选择为中国发声,马海德毫不掩饰地表示:“我爱这个地方,我从来没有在其他地方找到过这样的爱。”

  马海德说,他在沈阳感受的最大的爱来自于人,“我经常带孩子们去浑南中央公园玩,那里有喷泉、灯光秀,游客非常多,但是卖食品的商贩总是能记得我和孩子们,热情跟我们打招呼,还送饮料给我的孩子,好像他们很久以前就认识我们了。”

家在沈阳⑧|黎巴嫩BBC新闻评论员马海德:“沈阳速度”震惊到我_fororder_图片4

马海德(左二)与家人一起参加活动 供图 马海德

  马海德说,在沈阳他不会觉得自己是个外国人,他也交了很多中国朋友,他指了指桌子上的一瓶白酒说:“这是中国朋友送我的,我喜欢沈阳的酒文化,尤其在寒冷的冬天,和家人、朋友一起,感觉很温暖,我想我会永远待在这里。”(文 祝洪美)

编辑:黄非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