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始终坚持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原则,多措并举,综合防治,持续不断完善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艾滋病防控体系,充分发挥各地各部门、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各界防艾人士职能和优势作用,全面加强重点人群干预,提升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治疗覆盖率,广泛开展健康宣教,提高公众认知水平,引导正确求医行为,倡导健康行为方式。
日前,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发布相关信息并表示,经过多年不懈努力,辽宁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成效显著,全省整体疫情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协调联动 持续强化部门联防联控
辽宁省充分发挥各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组织作用,在多部门联防联控框架内,研究部署、沟通协调艾滋病防治关键目标、重要举措和重点任务,出台并推进落实艾滋病防治和加强感染者关怀的系列文件,政府主导、多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有效运行,有力夯实了各方责任。
今年4月,全省启动艾滋病防治质量年活动,通过实施高质量宣传教育、高质量综合干预、高质量检测筛查、高质量治疗关怀、高质量母婴阻断等五大行动,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合理布局 持续提升防治服务能力
近年来,辽宁省重点加强疾控机构、监测哨点和定点医疗机构艾滋病监测检测网络建设,积极开展艾滋病筛查、治疗和管理,加快推进各市开展艾滋病确证和病毒载量检测,形成了区域互联互通、协同干预的工作机制和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防治服务网络。
一是提供便捷的自愿咨询检测(VCT)服务。全省现有自愿咨询检测点204个,2023年已接待求询者8万余人次。
二是强化实验室检测保障能力。全省市级疾控机构全部建立艾滋病确证实验室,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建立了艾滋病筛查实验室;为高危人群、重点人群等提供艾滋病筛查服务,2023年已累计筛查527万人次。
三是优化完善艾滋病治疗体系。全省设立艾滋病治疗定点机构19家,覆盖全部市。同时,全省持续优化药品管理流程,实现了药品计划、供应、保管及使用全周期信息化管理,保证了全省艾滋病药品的及时、安全和持续供应。
主动宣教 全民参与艾滋病防治氛围日渐浓郁
辽宁省不断强化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把重要节点主题活动和经常性宣传教育结合起来,把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宣传教育和大众性科普宣传结合起来,积极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政策措施,努力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反对歧视的良好社会氛围。
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以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五进”拓展年活动为契机,结合地区和行业特点积极创新,深度挖掘适合当前人民群众、公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和载体,线上线下有机整合,多渠道、全方位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示范引领 积极推进艾滋病示范区建设
在第四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工作中,鞍山市探索重点人群“互联网+检测+综合干预”模式和青年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模式,被国家选定为优秀经验模式在全国推广。目前,大连市、营口市,以及沈阳市的和平区和铁西区,被国家确定为第五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
未来3年中,上述地区将以“互联网+”宣传干预、重点人群筛查等工作为重点,积极探索艾滋病防治工作新模式、新路径。
艾滋病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持续完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下一步,辽宁省将持续强化组织领导,不断优化联防联控机制,坚持综合防治,加强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调度推动,积极探索新的“互联网+高危人群”干预模式,以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工作需求。(文 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