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博新展通过89件组文物讲述夏商周礼乐史话
来源:辽望  |  2023-12-05 10:15:10

  “奔腾的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夏开国于此,商迁徙于此,周建都于此……”由大连博物馆和河南博物院共同主办的“长河溯源——中原夏商周三代礼乐文明展”近日在大连博物馆四楼C展厅正式对公众开放,这一展览通过展板和包括5件国家一级文物在内的文物89件(组)文物,讲述近年来考古发现所展现的夏商周三代礼乐文明风貌。

大博新展通过89件组文物讲述夏商周礼乐史话

“长河溯源——中原夏商周三代礼乐文明展”海报。        

  藏礼于器的礼乐文明

大博新展通过89件组文物讲述夏商周礼乐史话

“长河溯源——中原夏商周三代礼乐文明展”展厅。

  河南位于华夏腹地、黄河中下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中国历史上有二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史记》中有:“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夏商周三代文明也正是大河文明之源。在河南的偃师二里头遗址、郑州商城遗址、三门峡虢国墓地等遗址,考古发现了大量反映三代文明的珍贵文物,“长河溯源——中原夏商周三代礼乐文明展”正是基于这些考古发现,为人们生动展示年代久远的古老文明,展览共分为“礼乐文明”“国之大事”“社会生活”三大部分。

大博新展通过89件组文物讲述夏商周礼乐史话

大连博物馆展出的“王子午”鼎。

  其第一部分“礼乐文明”展出的二里头宫殿一号宫殿基址图版、青铜器、玉器和乐器组合,深入浅出地讲述三代礼乐制度的发展脉络。

  展出的二里头宫殿一号宫殿基址,组合有序,左右对称,符合文献记载“左祖右社”的格局,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夏社”遗迹。

大博新展通过89件组文物讲述夏商周礼乐史话

大连博物馆展出的编钟。

  展出的国家一级文物玉牛,在河南省罗山县蟒张乡出土,这件玉牛深豆青色,器身受沁有少许黄褐色或灰白色斑点。玉质细腻,微透明,圆雕。牛作卧姿,平首前视,口微张,“臣”字目,尖耳,牛尖角向后弯曲,短尾贴于两臀之间。口部有一斜圆穿。这件玉牛是商代晚期方国中少见的圆雕玉作,牛的形制也实属罕见。器物因物赋形,精巧可爱,刀工娴熟,极具商代崇尚自然的纹饰特点,象征性与装饰性统一,是商代晚期玉雕的主流,展示了商代方国玉器制作的高超工艺水平和审美观。

大博新展通过89件组文物讲述夏商周礼乐史话

大连博物馆展出的“敔(yǔ)”簋。

  在三代文明中,鼎不仅作为国家重器象征王权,还被作为礼器,广泛使用在祭祀、宴飨、朝聘、婚冠、丧葬等各种政治和宗教活动中,《仪礼》等文献记载了东周时期列鼎的使用和鼎簋相配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周代墓葬中随葬青铜礼器的种类和数量表示墓主人生前的社会等级和身份地位。

大博新展通过89件组文物讲述夏商周礼乐史话

大连博物馆展出的国家一级文物玉牛。

  展出的“王子午”鼎,于1978年在河南淅川县下寺楚国墓地出土。鼎高62厘米,口径62厘米,鼎的上体装饰六条昂首曲腰扬尾的扁体怪兽,怪兽口衔鼎沿,兽角翘起,须、尾飞扬。盖上饰两道蟠虺纹,束腰有一道箍棱,浮雕蟠虺纹,腹部饰重环纹,颈部和下腹饰蟠虺纹。足上部饰浮雕变形兽面。“王子午”鼎共出土一组7件,造型精美合度,气宇轩昂,其刚健挺拔的姿态,繁缛生动的装饰,充分反映了楚文化特有的艺术魅力。器内壁及底部有铭文14行84字。大意是:王子午自铸铜鼎,以祭先祖文王和进行盟祀。我施人民以德政,因而受到尊重,望子孙后代以此为准绳。这位“王子午”就是文献中记载的楚庄王之子,字子庚,楚康王时为令尹。

  近距离感受古代器物之美

  近年来处于中原文化核心地带的河南省考古发现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出土文明不断丰富人们对于夏商周三代文明成就的认识,“长河溯源——中原夏商周三代礼乐文明展”在试图生动描绘那个时代所取得的礼乐文明成就同时,还通过“国之大事”“社会生活”两个部分的内容,向人们展示更为全面的夏商周时代,所展出的文物进一步拉近人们与那个时代的距离。

  展出的国家一级文物“卅一年郑令”戈,在河南新郑白庙范出土,扬援,中部起脊,长胡,内上翘,援内均双刃。胡部三穿,内上一穿。内尾刻三行二十字铭文。为战国时期文物。从这件出土的有铭青铜兵器铭文内容看,涉及纪年、地名、官职、人名等信息,对于研究战国时期韩国兵器的铸造时间、铸造地点、监管单位、铸造人群等具有重要价值。

  此次展览还有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引人注目,这便是蟠螭纹鉴。《礼记·曲礼上》记载:“古之礼,饭不用箸,但用手,既与人共饭,手宜洁净。”因此商周时期就餐前后都要行“沃盥之礼”。因此当时青铜器中的盘一般为盛水器,多与匜、盉配合使用。其用法据《礼记·内则》载:“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沃盥,即洗手,或者用匜或盉浇水于手,盘则用来承接弃水。

  展出的这件蟠螭纹鉴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出土,宽折沿,微束颈,折肩,下有一对兽首状耳,深腹下收,平底。腹饰变形蟠螭纹、垂鳞纹与三角纹等。该鉴造型硕大,纹饰精美,做工细致。铜鉴是春秋时期才出现的一种青铜器型,盛水时可正衣冠,是铜镜不发达时期整理容装的重要器具;盛冰时,可使放置其中的食物、酒水等起到降温、防腐等作用。此外,鉴还可以作为沐浴用器,因此形体一般较大。现在鉴字的含义也多来源于其原始功用。(记者 郭平)

编辑:王巍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